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传承和弘扬“三下乡”精神,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赴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风景区生态环保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踏上了前往陕西华山的环保实践之旅,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同学们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同时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不易,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垃圾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各位同学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为保护环境,共筑生态梦,还华山一片绿水青山。
一、 活动背景与目的
华山,以其险峻秀丽著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名胜区。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乱丢垃圾等不环保的现象日益严峻。为了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织了三下乡赴华山环保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垃圾清理、环保宣传等多种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准备与启动
实践团成员在出发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环保知识培训、物资筹备和路线规划等,早上九点,天似碧海,云似轻舟,我们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已经聚集在华山山脚下了,他们身穿运动服,手持各种工具,拿着垃圾袋,精神抖擞,准备进行这次活动。志愿者们拿着垃圾袋和夹子,为保护环境,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开展
在活动现场,所有参与的志愿者们干劲十足,沿着主登山道一路清理,志愿者们分成两组,一组捡烟头,一组捡垃圾。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发现一片被随意丢弃的垃圾,都会弯下腰,轻轻地将它们捡起,放入特制的垃圾袋中。
认真仔细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最终共拾获了几袋垃圾,让环境焕然一新,用实际行动做爱护环境的宣传者、实践者。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成为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华山风景美丽的众多,而我们的志愿者也是其中的美丽风景。
图一:即使垃圾的角度不常见,但志愿者依旧细心的观察并捡拾起来
经过地毯式清理,废弃物被一点点被收进垃圾袋中,大家手中都战果累累,默默还原华山洁净底色,使华山的面貌焕然一新
环保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边捡拾垃圾,还边对来往的游客进行劝导:“捡起的是垃圾,传递的是文明,保护的是环境。”以面对面宣传的方式增强群众自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主动落实保护环境的责任,自觉对看到的垃圾进行清理,保持华山景区的干净。
四、活动成果与反思
这场志愿捡垃圾的活动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一次简单清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对环境的尊重和对文明的坚持。他们相信,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能汇聚成大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通过实际行动,不仅美化了环境,达到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目的,还增强了大家的奉献意识,在实践中强化了素质与修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大家以实际行动去守护,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绿色、洁净的环境。
五、结语
这次活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活动团的志愿者们的热情与保护环境的理念却留在了这片绿水青山中,我们相信,在广大学子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祖国的生态环境将变得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二:大合影留念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