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有机结合,2024年7月,长安大学“赓续血脉传薪火.红色足迹映陕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长柞工委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
图为长柞工委纪念馆外景
长柞工委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的汤房庙小学内,这里曾是李志中、王新茂、刘崇英等革命先烈在党工委指导下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的关键联络点。纪念馆分为潏沣怒潮、长柞烈火、盛世华章、英雄故事四个展区,生动展现了中共长柞工委的创立及其艰苦斗争的历史。作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收藏了丰富的档案、图片、文物、影像和回忆录等,全面记录了中共原长柞工委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
图为长柞工委纪念馆内部陈设
在认真观看完讲解员为实践队准备的介绍视频后,实践队指导教师为队员上了一堂思政课:长柞工委的英雄故事。在展厅里,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让实践队员重温了那段激情昂扬的烽火岁月,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精神。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为队员讲授思政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以“长柞工委的光辉岁月”为题进行了一场青春宣讲,结合长柞工委产生背景,深入剖析革命先辈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的艰难与危险,让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都深受触动。随后,全体党员在长柞工委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参观展览、讲授主题思政课及青春宣讲等形式,实践队员在长柞工委纪念馆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日子里,铭记光荣历史,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擦拭碑文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