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调研了解秦岭北麓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状况,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意识,8月1日至8月6日,长安大学“中央水塔,你我守护”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高燕燕、张晓婧的带领下赴秦岭开展实践活动。
走访调研,深入一线学科技。实践团队先后走访秦渡镇水文站和涝峪口水文站,通过聆听站长讲解和实操现场设备,学习了水文监测设备从人工测验到自动测报的百年革新历程,认识了翻斗式雨量筒、走航式ADCP、测船等系列先进的水文监测设施,了解了全天候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精确获取水文数据及其在洪水预报、水资源管理、灌溉决策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充分体会到科学技术革新与发展对防汛抗灾、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水文工作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对科技研发和基层工作的热情与信念。
实践团队走访调研秦渡镇和涝峪口水文站
科学护航,水质检测促环保。实践团队充分运用水利与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掌握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样的关键流程后,对秦岭北麓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细致的水样采集工作。利用技术设备对水温、p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多项水质指标进行现场测试分析,科学分析秦岭北麓水环境现状,深刻认识到水质变化诱发的水资源危机。同时,实地调查中发现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进一步敲响了秦岭水源涵养功能亟待提升的警钟。
实践团队取地表水样和地下水样分析检测
携手民众,共筑绿色水文梦。实践团队深入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当地河水流量变化、地下水位变幅、水井利用状况、饮用水来源等,并通过发放科普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和讲解科学案例等,向民众讲解水资源保护重要性,普及健康用水知识和疾病预防常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此外,实践团队在采集水样的同时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工作,随时清理河岸垃圾,体现了对环保理念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
实践团队向民众宣传水环境知识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水利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取样、宣传科普等形式,深刻体会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专业素养的信念。团队成员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的理念,用青春之力助推秦岭生态环境发展。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