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佳佳)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激发陕西区域分散的小微红色资源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整合与赋能“大思政课“,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智点亮‘陕陕星火’”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王振宇的带领下于7月18日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参观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在实践过程中凝聚青年智慧。
图为实践队合影
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主要纪念长征期间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七十四师经过户县及栗峪口村的战斗岁月。走进展览馆,一件件简朴泛黄的展品,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令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在讲解员的讲解中,队员们更加深刻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牺牲、打富济贫、传播红色火种的高尚品质,以及红军与户县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听讲解
参观结束后,学生代表实践队员与展馆工作人员、其他院校实践队开展起亲切的交流,了解到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是唯一距西安市最近且南依秦岭的红色教育基地,自2020年4月建成并开放参观以来吸引了众多机关、学校、基层街办以及社会各类团体的参观学习。未来,陈列馆将进一步加强红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合作,继续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与其他院校实践队交流
随后,在指导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泥泞的红军小道,重走长征路。在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蜿蜒之路上,队员们再次为革命先辈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战争考验时表现出的坚定意志所震撼,深刻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图为实践队重走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重走长征路,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在回顾历史中汲取力量,在铭记先辈中砥砺前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挖掘并整合陕西区域分散的小微红色资源,助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大思政”建设赋能。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