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马铭悦)
8月1日至8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榆林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和榆阳区等地进行调研学习。
团队合影
初到神木站,实践团联系了地图软件勘探人员,成功解决了各大地图软件上无法搜索到神木站具体位置的问题。
地图上无神木站与出现神木站前后对比图
站内研究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神木六道沟的具体情况以及试验站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包括植被恢复、梯田建设、土壤赤水性试验、不同坡度坡面风蚀与水蚀研究等,其中许多技术都已应用在榆林水土保持实践中,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成员们根据各自学科的专业知识,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验中,并动手进行了双环入渗实验。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双环入渗实验
此外,实践团还采访到了神木站的博士生张倩,她向实践团介绍了神木站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等。她说:“神木站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如今的各类设施都很齐全,这点苦跟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苦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博士生张倩
走出神木站,实践团前往榆阳区展开了调研、宣讲、环保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将水土保持的理念带到学校、社区、街道、乡镇,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生态保护。
团队成员正在做关于水土保持的宣讲
实践后,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朱显谟院士28字方针的带领下,水保学子都将会牢记“兴农强国”的使命,始终怀揣一颗热忱的心,为水土保持事业而不断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