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体悟民族魅力,长安大学赴四川兴文“非遗传承映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8日走进四川省兴文县石海公园,前往当地苗王宫景区进行调研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在苗王宫前的合照
苗王宫,作为苗族文化的象征,始建于明朝,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巍然矗立。这里曾是苗族领袖的居所,不仅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更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辉煌与沧桑。石海苗王宫是清初有"川南苗王"之誉的兴文苗族长老旧寨,属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现于旧址复建的苗寨,占地约17000平方米,以栏杆式建筑为特色,按廊庭式组合型园林总体布局,所有建筑均为全木结构,青石铺地,树皮盖顶,展示出了苗族人亲近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和智慧。
图为苗王宫内部部分建筑图片
苗王宫内除特色建筑外,还有陈列了许多苗族特色银饰。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传承和民族情感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象征,银饰的制作技艺复杂,包括铸炼、捶打、錾刻焊接、编结、洗涤等多个环节,工艺上分为錾刻和编结两种,展现出苗族银匠的精湛技艺。
图为团队成员欣赏苗族银饰
苗王宫不仅是苗族文化的宝库,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在领略了苗族文化辉煌的同时,更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关注苗族文化的发展,共同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