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寻黄逐梦”实践团——探寻黄河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12 浏览:

8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寻黄逐梦”实践团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观大河之治,在东营市黄河沿岸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寻黄逐梦之旅。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黄河中下游区域,旨在通过调研当地村落经济发展状况和黄河入海口治理情况,提高公众对黄河流域重要性的认识,为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实践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部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故队员联系走访黄河流域相关的博物馆、景点等,促进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治理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黄河足迹”.jpg

习总书记的“黄河足迹”

(二)实践过程

01 参观黄河文化馆

黄河文化馆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礼器——鼎,展馆以“大河奔流”为主题,分为“中华母亲河”和“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共设有八个主题展厅。这些展厅全面展现黄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东营的故事。其中,一些特色展厅包括“壮美黄河”展厅,它以自然黄河为主线,展示黄河流经的各个省区的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和民俗风情;展示黄河入海口一年四季的景色变换及河海交汇的壮阔场景。黄河文化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黄河文化和东营历史的地方,它还发挥地方史志资料的优势,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生动地展示黄河文化的宏观、立体、人文和自然面貌,达到了“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对整个黄河的历史文化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

参观黄河文化馆1.jpg

实践团成员参观黄河文化馆

02 探索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包括河海交汇、湿地生态和滨海滩涂景观等,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处,实践团观赏了黄河入海口,不仅看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还观察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包括生态木栈道、河口柽柳、芦花飞雪、红地毯、黄河入海口和瞭望塔等。其中生态木栈道长约800米,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湿地风光。


实践团在黄河入海口合影.jpg

实践团成员在黄河入海口合影

03 与东营河务局座谈并参观黄河口文化园

   8月9日,“寻黄逐梦”实践团与垦利黄河河务局取得联系,双方就黄河入海口处的生态治理情况展开座谈。此次座谈会中,实践团成员对河务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了解了古今黄河治理方式的差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日,5G+智慧黄河项目,这个项目为黄河生态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它包括高清监控设备的安装,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的实时全覆盖监控。该项目还运用了视觉AI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对河面的船只、采砂、非法排污等多种行为进行智能监控和预警 ,为现代黄河的监测省去了不少麻烦。


实践团与河务局座谈.jpg

实践团成员与垦利黄河河务局开展座谈会

04 走访黄河沿岸的村落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解当地村落的发展,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十村、十八户村、双河镇村、盐窝村等共十六个沿黄河村落,主要了解了村落农民的收入来源、村落建设等问题,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了村落的基本情况。

实践团与村民交流.jpg

实践团成员与农户交流

(三)实践收获

  本次“寻黄逐梦”实践团的调研加深了成员们对黄河入海口处文化、生态、发展情况的了解,增强了保卫黄河的意识。九曲黄河,奔腾向前。百余年来,黄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用信仰、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黄河流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亘古常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大河奔涌新时代,薪火相传创伟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复兴之志,凝聚团结之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邢延洁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