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走进延安:观“大河之治”,建生态文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12 浏览:

黄河生态行,红色延安梦。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27日至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赴延安青春实践团,深入延安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田野察民情,基层调研见实效

行知合一,方能有所作为。为了全面了解南泥湾桃宝峪村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及现代农业发展等情况,调研队在7月28日至30日期间深入走访了桃宝峪村及周边村庄。调研队首先与村委会的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利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情况。座谈中,村干部介绍了近年来在黄河流域治理和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队员们结合自己所学的农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如改善灌溉系统、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强水土保持。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村民调研 陈翔供图     

随后,调研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入户调研,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得知,随着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显著增加。调研队与当地村民就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流转、生态修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提出了涵养水土、改良土壤、推广生态农业等建议。在入户调研中,调研队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向村民宣传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

聆听黄河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黄河在南泥湾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见证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调研队在7月31日至8月2日期间,走访了南泥湾革命旧址和附近的黄河流域历史遗迹,通过参观和学习,深刻感悟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并探寻了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织与传承。南泥湾作为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其革命历史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在参观南泥湾革命旧址时,学生们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历程。在这里,黄河不仅是一条养育了无数儿女的母亲河,更是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河流。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站在黄河边,遥望远处的群山,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黄河岸边艰苦奋斗的场景。一位队员表示:“在南泥湾,黄河不仅流淌着水,更流淌着我们的革命历史和红色信仰。”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村民交流 陈翔供图     

在桃宝峪村,调研队还探访了多位当地的老人,聆听他们口述的黄河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黄河沿岸人民的生活变迁,也展现了当地人顽强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调研队还参观了民俗展览馆,了解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农耕工具、手工艺品等。通过这些参观和学习,队员们对黄河文化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保护黄河、传承文化的决心。

宣传环保理念,传递青春正能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意识,调研队于8月1日到8月3日,在南泥湾桃宝峪村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队员们通过分发宣传单、展示环保作品等形式,向过往的村民和游客普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活动现场,队员们还与村民们进行了互动,解答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疑问,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一些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活动,与调研队员们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通过此次宣传活动,队员们不仅传播了环保知识,还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黄河保护的责任感。

     图为团队成员在河边捡拾垃圾 陈翔供图

活动结束后,调研队员们还自发组织了一次黄河沿岸的清洁活动。队员们沿着黄河岸边一路行走,细心捡拾散落在岸边的垃圾,用实际行动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一位队员表示:“每一片纸屑,每一个塑料袋,都是对黄河母亲的伤害。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访调研不止步,青春奉献在路上

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队员们的环保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次南泥湾之行中,调研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文化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现状,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并深刻体悟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调研队员陈锦鹏同学总结道:“作为农林学子,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贡献力量。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泥湾桃宝峪村前合影 陈翔供图

本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赴延安青春实践团的环保之旅仍将继续。他们将秉持“强农兴农”的初心,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为实现“让黄河成为一条永远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伟大目标贡献青春力量。未来,这些年轻学子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谱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责任编辑:马小飞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