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刘丹 陈熙蕾)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积极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业,2024年7月23日至8月7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聚力黄河‘碳中和’,贡献青春‘碳足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张兴华、冯青云、刘丹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潼关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培训,深入挖掘中广核科技创新底蕴,加速成果转化,促进能源转型,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图为实践队合影。
培训之初,技术人员引用了一则古老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扁鹊三兄弟行医的典故。借此故事阐述了在环保领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的道理。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预防与早期干预,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并且要筑牢底线意识。随后几天,围绕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碳足迹量化的先进方法、智能风机技术的创新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他们了解到智能风机技术以其在风能高效利用、显著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方面的卓越成效,为黄河流域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图为实践队培训学习。
为进一步提升队员们的安全意识和实操能力,培训还特别安排了安全工具器作业演示环节以及实操环节。专业人员现场展示了各类安全工具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技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措施,确保每位队员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安全工具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对事故根本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做了简单讲解。技术人员强调,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对安全管理的严峻考验,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应急响应则是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
图为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工具器作业讲解。
图为技术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最后,实践队成员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实操训练。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他们迅速适应,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训练间隙,技术人员适时介入,针对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讲解,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掌握要领,做到心中有数。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实际操作。
图为技术人员讲解重难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增强青年一代的科技自信与创新精神,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注入不竭动力。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环保的浪潮中,勇于挑战未知,不断突破自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理想,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