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走进白银:观“大河之治”,守碧水长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08 浏览:

探秘黄河之上,领略多彩白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28日至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甘肃分队在白银市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践调研。

入户调研察民情,村委座谈韵和鸣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全面了解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情况,团队先后来到龙湾村、坝滩村等6个沿河村庄,与村干部围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座谈,并发挥农林学子专业优势,就延缓果树衰老、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使用率等建言献策。通过入户进田,团队还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掌握农户生产、生活与收支等情况,积极宣传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原来家里有些土地只能‘靠天吃饭’,但随着电力提灌工程不断建成完善,离河更远、地势更高的土地也变成了良田,大家伙都知道是黄河水哺育了我们,保护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茨滩村村民表示。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调研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与坝滩村村干部合影

文化基因植心田,黄河故事铸魂篇

历史因黄河而悠长,白银因黄河而灿烂,移步换景,队员们去聆听“黄河故事”。在黄河石林陈列馆,团队从黄河石林的地理形成过程、红色文化传承、民俗风情、治沙防沙历程等方面多角度探索了当地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在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团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学习了馆内藏品,跟随讲解员了解了红四方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的革命故事,队员们无不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动;在黄河平堡钢索桥旁,通过聆听平堡人民用“愚公精神”筑就“中国农民第一桥”的伟大事迹,队员们深刻体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平堡建桥精神,坚定了为传承黄河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建造事迹

绿色宣讲情真切环保种子播童年

黄河之畔,碧波荡漾,两岸风光旖旎如画。团队成员自发组织沿河而行,手持垃圾袋,细心捡拾散落岸边的废弃物,不仅用汗水守护这片自然之美,更以身作则,向周边村民及过往游客传递了强烈的生态保护理念。团队还在红嘴村组织开展了“黄河文化润童心”系列活动,用童话故事向小朋友们讲述黄河的发源、流经与功能,用彩色画笔教小朋友们记录下母亲河的美丽,在一声声集体的《黄河颂》中为小朋友心田种下保护黄河的种子。“这是黄河,我用的是绿色画笔,希望黄河水是清的;这是村子后面的山,长着树和草,树上有毛毛虫;这是人赶着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画笔下《我心中的母亲河》是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生态保护宣讲

实践真知行致远,青年逐梦志更坚。为期9天的实践调研顺利结束,实践队踏寻着黄河足迹,访学于钟灵之地,穿梭在村户之间,求知于田间地头,带回了黄河的一段变迁,为村庄留下了别样色彩。实践队队员王启轩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农林学子,能够学以致用与农户交流果树养护方法,我感到十分自豪,心中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本次暑期实践不是终点,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实践队成员将不忘初心,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自觉倡导生态文明,争当黄河保护治理的生力军,为“让黄河成为一条永远造福中国人民的幸福河”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王伟荣 陈国华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