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三下乡:探究内生产业奥秘 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07 浏览:

近年来,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寿光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业内公认的“寿光模式”,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内生型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梳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内生型路径及其生成机制,探讨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以便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寿光内生产业研究实践团于8月3日至8月7日前往寿光开展实地调查。

a00eda887c8ed3704431cb635b8c4eb.jpg

团队成员参观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行程伊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这是一所集科技开发、科普教育、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种苗繁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基地。该示范园有不同的特色展馆,在温室大棚展馆内,不仅参观了先进的各种栽培技术,还同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耐心讲解,了解到如今的寿光蔬菜产业的高标准化和高智能化。

行走在各个展馆,我们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农业的魅力,见识到了植物工厂、垂直农场、鱼菜共生等新技术,在空中巨薯、巨人南瓜等展示区领略到蔬菜高产的神奇。其中,我们重点参观了示范园里的植物气雾栽培区,了解到气雾栽培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蔬菜根部,为蔬菜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从而达到高产量、洁净卫生、营养均衡的效果。除展示先进栽培模式和实用技术之外,该示范园富有创意地将蔬菜与景观结合,将科技与文化结合,向农业观光旅游跨出了一大步,向各方游客尽展寿光“蔬菜大观园”的风姿。

行程第二段,我们前往了三元朱村,三元朱村地处寿光南部,昌潍大平原西部,海拔低、地形平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9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南依沂山,北濒渤海,地势由南而北缓慢落坡。地表土质较为松软、肥厚,地下淡水较为丰沛,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水源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促进了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并成为了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

680c3459df86d0eadd3a849a676adad.jpg

团队成员来到三元朱村委员会学习

三元朱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受到了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熏陶。是农圣贾思勰从是农学研究,并最终成就中国历史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地方。为体会三元朱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文化熏陶在产业发展的内生型路径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调研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农知大道、三元朱历史博物馆以及青少年德育宫等文化场所。三元朱村博物馆内存放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以及展现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的工具,同时博物馆内设有民俗文化走廊,农业科普教育走廊等,展现了三元朱村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探讨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赴三元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司现面向全国承建冬暖式蔬菜大棚和拱棚设施的建造工程,同时公司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员外派服务,礼品套菜批发销售,研制的温室植物补光灯得到广大菜农的一致认可。公司先后试验、改进并推广了六代冬暖式大棚技术,引进试验成功了微机控制、无土栽培、生物防治等20余项技术,引进试验了近20类300余个作物新品种。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质量过硬,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跑地位。

aa709ac3f15b464f8f8dcde65e89ff8.jpg

团队成员赴农业科技公司学习

在了解了村庄的一些基本信息后,我们与三元朱村委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主要是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开展座谈会,向乡村精英发放问卷,了解村庄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精英们的文化认同感以及他们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关系,探讨其在农村内生型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此次实地调查,我们对于“内生型产业”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科技、文化、社会组织和乡村精英在内生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它们正是寿光内生产业蓬勃发展的奥秘。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我们更要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定投身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农村社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希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李家乐 阮龙宝 王康宁
相关文章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