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周礼润乡村,焦六绘新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08 浏览:

“焦六为啥叫焦六,那是因为以前我们这里有个人叫焦六,是个热心肠,一辈子乐善好施,尤其喜欢扶贫助困,我们村没有不知道他的。”谈到焦六村的名字来由时,宝鸡市岐山县青化镇焦六村(以下简称“焦六村”)村委副主任杜小梅显得十分自豪。

焦六村奖牌2.JPG

焦六村各类奖牌

仲夏时节,青化镇焦六村的田野洒满阳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科学子联合行动实践小队,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土地,探索周礼文化在“千万工程”中留下的烙印。在这里,一个关于周礼传承与焦六振兴的生动故事正在悄然上演

队伍在村牌处合影.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学子联合行动赴焦六村实践团于焦六村村口牌楼处合影

在村史馆,实践团成员们被一张张老照片深深吸引,村妇联主任杜小梅热情地向大家介绍道:”我们的村规民约,是在深入挖掘和传承周礼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制定的。“据了解,村上与全村每户家庭都签订了《遵守村规民约责任书》。此外,焦六村还成立乡贤理事会,弘扬传承周礼文化的孝、善、爱等崇高品德,促进乡村治理和谐融洽,邻里关系和睦。焦六村以文明实践作为重点建设,力争突出“三”大主题(周礼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实现“四”大节点、搞好“五”大活动、狠抓“六”大措施,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精神。焦六村党支部书记书记徐万俊介绍道,”焦六村每年都会开展“道德讲堂”“十类示范户评选”“文明家庭评选”等十大类优秀村民主题活动,学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的典型“立”起来,“活”起来,学起来。“

杜小梅引领队员参观村史馆1.JPG

2024年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学子联合行动赴焦六村实践团全部成员于焦六村村史馆进行参观

村史馆5.JPG

焦六村村史馆中对本村村规民约的阐述

示范户门口示范牌.JPG

已评选上的示范农户门口挂的示范牌

村里的民风和村风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寻求合作,携手共进,共同促进焦六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焦六村与宝鸡绿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其中一个亮点。该合作项目涉及创意农业园的建设,覆盖面积达2300亩,包含周礼教化区、果蔬采摘区、井田制展示区等六大功能主体。此外,占地1300亩的陕西红枫基地也扎根在焦六村,大红枫劳务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组织群众参与基地的日常运营,使得贫困群众得以就近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已惠及近四十户贫困家庭。焦六村的成就背后,是村容村貌的持续改善和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正如驻焦六村第一书记谢伟浩所说:“随着乡风的向善向好,焦六村在大家心里的形象越来越好,愿意来我们这投资的企业变多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跟着提升了。”

近年来,焦六村充分挖掘“周礼之乡”的优势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建引领传承、弘扬促进发展为中心,以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焦六村全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了焦六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焦六村接连被评为”千万工程“示范村.........

下午村民来广场休闲.JPG

下午村民来广场休闲

微信图片_20240807221311.jpg

焦六村孝文化广场一隅

走在焦六村笔直宽敞的村庄道路上,看着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红枫白腊,听着村民吼着的秦腔,实践队成员们对”千万工程”和乡村这振兴有了新的感悟。焦六村的故事证明了乡村的潜力与可能,通过周礼文化的传承发扬、农业创新和乡村建设,这个小村庄正逐步走向繁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责任编辑:笑猫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