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赴西安宣传文化调研队踏上了一段意义深远的文化之旅,先后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与西安民俗博物馆,通过实地学习,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实践队一行首先抵达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的西安事变纪念馆。作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安事变纪念馆以原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总占地面积达9141平方米。纪念馆内,《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展览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和详细的文字介绍,让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纪念馆中,队员们不仅详细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更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深深打动。通过参观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馆,队员们对这位伟大爱国将领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他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每一位在场的青年学子。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无限魅力及其力量,更加坚定了自身的信仰和追求。许多成员表示,将把这次实践学习的珍贵成果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努力学习、成长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日下午,实践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了西安民俗博物馆。这里汇聚了陕西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陕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队员们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到了陕西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提升了自我。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