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昊苑村:葡萄酒香飘四海,乡村振兴展新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12 浏览:

2024年7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深入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的昊苑村,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昊苑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及未来规划,为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案例。

图片.png

(图为昊苑村村干部介绍昊苑村基本情况)

紫色名片,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

昊苑村,这颗镶嵌在贺兰山东麓的璀璨明珠,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成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村域面积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46000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高达18000亩,占总面积的近四成。这里拥有海拔1100米左右的“黄金海拔”,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理想之地。

目前,昊苑村已培育出志辉源石、美贺等19座不同类型酒庄,年产葡萄酒六千吨,年产值近两亿元,年收益48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5%。葡萄酒产业不仅为昊苑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村有1200名村民从事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生产工作,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6%,每年可增收近三万元。

图片.png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昊苑村村民访谈)

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昊苑村还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农林废弃物基质—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废弃物利用”的闭环系统。通过引进北方益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葡萄枝条、秸秆及畜禽粪污等废弃材料,制备出无土混合生物质基质纤维,广泛应用于葡萄育苗、基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年处置葡萄枝条等废弃物达35万吨,年产生物质基质纤维10万吨。

此外,康养源葡萄醋厂还利用酒庄尾料、葡萄皮、渣籽等酒糟废弃物,加工酿造葡萄醋,年产量达七百吨,带动就业100余人,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赢。

图片.png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昊苑村村民访谈)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昊苑村不仅葡萄酒产业兴旺,还依托辖区内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葡萄酒+民俗文化+民宿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村内已有8家营业的乡村民宿,10多家正在建设中,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8万元。

未来,昊苑村将继续扩大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计划至“十四五”期间达到2.5万亩,并打造民宿一百余家,接待游客一千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一亿元。同时,将开发精品民宿、温泉养生、运动健身等旅游产品,构建集观光、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绿色能源,引领低碳发展新风尚

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昊苑村也走在了前列。作为自治区九大产业之一的新型材料单晶硅片,其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的特点为昊苑村带来了绿色发展的新机遇。村里不仅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还利用太阳能路灯和草坪灯为全村公共区域提供照明电能。此外,农户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实现了并网发电,既产出了清洁能源,又增加了农户收益,实现了绿色经济双收益。

昊苑村还积极探索“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利用贺兰山东麓丰富的风能资源,弥补夜间光伏发电的空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气代煤项目的实施,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进一步推动了无碳化发展进程。

图片.png

(图为调研队与村干部的合影)

昊苑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依托葡萄酒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生态循环、文旅融合、绿色能源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昊苑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葡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让“紫色珍珠”更加璀璨夺目。(通讯员 莫海斌)

责任编辑:莫海斌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