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工院环保实践:探访商洛丹凤,助力一江清水供京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05 浏览:

image.png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孔梦源 孙豪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4年7月3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商洛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调研丹江沿岸村镇水土保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的商洛贡献、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区域性影响。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桃花谷。首先,实践团深入桃花谷国家水保科技示范园,对园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生物种类、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管理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当地的线路走向、配套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观测。据了解,竹林关镇曾遭遇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恰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整修丹江、银花河堤,建设江北五千户移民新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平方公里,建设了13类52项工程,林草覆盖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5%以上,每年避免1200吨泥沙输入丹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image.png

实践团在桃花谷管理处前合影

在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来到了桃花谷水情教育基地,考察参观省级水土流失综合监测点、水保科普展室、秦岭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基地内设置各种水保措施和工程的标识牌,具有水情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场所,专设20余处功能介绍标识。竹林关桃花谷的秦岭生态气象观测点,为本地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可用于分析气候特征、桃花花期预测等,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前往水保科技示范园

image.png

秦岭山地生态气象(商洛)观测实验基地介绍牌

实践团成员深入调研了竹林关桃花谷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竹林关镇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千亩桃花谷,带动了商贸和二三产业发展;坚持生态移民与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并重,发展山茱萸、核桃和茶叶等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实践团形成监测数据与当地村民生计调研数据,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区域影响有了全面认知。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丹凤县马炉村。马炉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集乡村旅游、勤廉教育、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的纪念馆。通过馆内珍贵的文物和详尽的图片展览、影像资料,深入了解了刘西有同志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和优秀品质。村干部介绍的“十二把镢头闹革命”的精神、“七战康沟”的坚韧,刘西有打成的十二把虎牙镢整齐地摆在台子上,都让实践团为之动容。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实践团的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

image.png

马炉村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党性教育基地

image.png

实践团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参观了马炉村的经济作物种植区、马炉水库等地。马炉水库,作为村中的重要水源,其治理与保护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更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水土保持典范。马炉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水库治理与梯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马炉水库进行废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水质和周边环境;大力发展梯田种植,形成了“山下梯田坐底、山间经济林缠腰、山上油松戴帽”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image.png

马炉村梯田上展示着乡村振兴宣传标语

在对马炉村的考察与调研期间,实践团队也发现了水库背后存在的垃圾处理不及时,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随后,实践团成员以身作则,及时清理垃圾,带头执行垃圾入篓的措施,并结合城市卫生治理模式、新时代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先进手段,针对废水处理、整治河道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共话未来发展。

image.png

实践团在马炉水库开展垃圾清洁活动

image.png

实践团与马炉村村干部开展座谈

陕西工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挖掘南水北调的陕西贡献,深入了解水源涵养区乡村振兴与重大水利工程实施的区域性影响,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守护秦岭、丹江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实践团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前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孔梦源 孙豪哲
相关文章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