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7月19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礼泉县史德镇赵蔡村拜访非遗皮影戏(弦板腔)老艺人赵千及其团队成员,深入了解皮影戏(弦板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皮影戏,又称为“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实践团本次拜访的赵千便是一位86岁高龄,从事皮影戏工作60余年的传承人。在赵爷爷家中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赵爷爷对实践团的本次调研学习十分欢迎,向成员们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述了自己与皮影戏结缘的经历。接着,在家中为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皮影戏片段。一张白布、两根竹竿,便构成了一个充满魔力的舞台,皮影戏中的“武将”角色在赵爷爷的操控下栩栩如生,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赵爷爷的鼓励与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又亲自动手体验了皮影戏的制作过程与表演技巧。从剪裁到上色,从装配到操纵,每一步都凝聚了传统工艺的精髓,成员们的作品虽略显粗糙,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告别赵爷爷,实践团成员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皮影戏更深的理解,来到了另一位民间艺人王俊彦的家中。王俊彦老爷爷为成员们讲解到皮影戏不仅在于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还在于它反映了各地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和人文传统,皮影戏的每个角色、每段故事、每句唱词都蕴含着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同时还指出传承就是需要坚持学习,不断突破。紧接着这位80岁老人用铁环作为道具穿过身体,展示了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令人赞叹的活力。最后,王俊彦老爷爷提出希望实践团成员能够结合专业,通过网络和新兴媒介,将传统艺术的精髓传递给年轻一代,激发他们对皮影戏的兴趣和热爱,将皮影戏这一艺术形式发扬传播。
告别两位传承人,成员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通过多种形式把这次学习的经历和非遗文化的精神带回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走访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传统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挑战,也认识到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青年一代更应肩负起守护、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青春智慧、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