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大学“忆往昔红军东征,悟今朝吕梁精神”实践队前往山西吕梁进行实践活动,队员们在红军东征纪念馆、石楼县党史陈列厅、吕梁精神教育馆等10个实践地点进行参观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成员们真听真看真感受,理解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东征精神的内涵特质,看到了吕梁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无论是红军东征时期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还是革命时期临危不惧、万众一心的吕梁人民群众,还是当代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富强而鞠躬尽瘁的党员干部,队员们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看到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真实写照。
人民的英雄,用热血成就国泰安康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解放军和吕梁儿女一起,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红军东征纪念馆、石楼县党史陈列厅参观学习以及与老红军任侠惠之子任石平展开深入交流后,队员们对红军东征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参与红军东征的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也更上一层楼。队员们齐声共诵《壮志歌》,细细品味每一字一句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慷慨赴义的决心;队员们通过一幅幅图片与一个个文字看到了当小我与大我好似矛盾时,革命先辈们的取舍与选择。东征时期,无数年轻鲜活的的生命参与到斗争中去,他们把青春奉献给祖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于是他们的青春闪现出熠熠光华,留在了那光荣的史书中,留在了全国人民的心里。
国家的后勤,用劳动创造供给奇迹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在石楼县文化馆和红军东征纪念馆,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吕梁人民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去,虽然自己褐衣不完、饥寒交迫,但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能上战场的上战场,能出物资的出物资,以实际行动尽己所能地给予红军最大的支持。1931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指战员牺牲人数高达137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吕梁承担了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等的主要任务,1947年9月至11月,为西北野战军运送粮食281万公斤,10月24日,为西北野战军筹备运送棉衣6.5万套、棉鞋16万双、棉被2500床……一串串数字,彰显了吕梁人民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胸怀和立场,诠释了吕梁人民对党忠诚的政治立场,书写了吕梁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队员们为吕梁人民的勤劳朴实、军民的鱼水情深的情状深受感触。
大山的脊梁,用生命践行党员承诺
在石楼县文化馆,队员们看到了无数干部和村民为发展经济、实现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结果,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点灯用油,吃水靠担,出山靠腿。村民要干部有甚用?我们土山上没理由修不出路,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路来!”梁宝同志担任薛家垣村党支部书记二十九年如一日,带动村民发展现代农业、林果产业,坚持科学种田、造林绿化,他为村民做实事,为村子谋发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民请命的形象被牢牢地印在每个薛家垣村民的心中,二十九年,他真正做到了把青春献给祖国,他用生命践行了党员的承诺,他是“当代吕梁英雄”。当然,还有无数的“梁宝们”正在为乡村发展鞠躬尽瘁,他们目标统一且坚定,那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看到了许多“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的人,有英勇的革命英雄,有勤劳的吕梁人民,有实干的党员干部,更加体会到“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它要求青年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桥架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