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考察研究传统工艺,7月26日陕西科技大学“石韵泉韵,桑梓筑梦”—赴石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启程前往承载了千年丝绸文化、在新时代浪潮中,展现出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的“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在文化探索与社会教育的双重使命下,实践团的成员们还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带来了红色课堂和感恩课堂。
为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及丝织品的制作工艺,实践团抵达了“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对其缫丝车间与鎏金蚕丝绸生活馆进行参观学习。在缫丝车间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从蚕茧破茧而出到缫丝、织造的每一步精细工艺,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匠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追求;在鎏金蚕丝绸生活馆中陈列的每一件丝绸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匠心与时间的印记。在丝绸的柔光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历史的流转与文化的沉淀,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图1 实践团成员在“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缫丝车间参观学习
图2 实践团成员在鎏金蚕丝绸生活馆合影留念
以故事为笔,以情感为墨,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课堂资料,走进了“儿童之家”,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红色历史的光辉篇章,以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一一绘于孩子们的心田。红色课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响,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3 红色课堂剪影
感恩课堂通过分享感恩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们感受情意、懂得感恩,从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情,到朋友的陪伴之谊。引导过后,实践团成员邀请孩子们亲手制作感恩卡片,向他们心中所要感激的人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感恩课堂,不仅是一次对孩子们情感的滋养,更是一次对实践团队成员自身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共同体验了感恩的力量,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图4 感恩课堂剪影
“石韵泉韵,桑梓筑梦”——赴石泉乡村振兴实践团此次的寻梦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在“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中实践团成员用心感受着丝绸的温度,并通过与专家对话,了解丝绸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课堂上我们用行动传递着红色与感恩的力量,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实践团成员最好的回馈。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以探索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红色革命精神与知恩图报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