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与考验。在陕北大地,黄龙县和子长县作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重要区域,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价值,实现对其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陕北各区县开展“寻红色陕北足迹,谱乡村振兴华章”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4日深入黄龙县和子长县,期望通过实地调研,深刻洞察当地村民及游客对于陕北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的认知、态度以及参与状况,为陕北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子长县的瓦窑堡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级部委机关旧址。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2018年,该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它们生动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调研团成员王怡菲表示:“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决心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1 调研团同学合影
第二站,调研团同学走进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馆里的一张张照片、一把把椅子、简单的生活办公环境,无不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的革命故事。瓦窑堡会议“红都精神"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体现着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昭示全党上下,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奋力开启新征程,昂扬续写新篇章。调研团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访谈等形式全面洞悉当地村民及游客对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认知、态度及参与程度。当地政府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图4 调研团参观瓦窑堡会议旧址展览 图5 调研团参观瓦窑堡会议旧址展览
随后调研团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乡政府的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通过对当地管理部门的采访,得知前来瓦子街陵园瞻仰参观和接受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一万人以上;同时,陵园地理位置优越,通过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导览服务,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但部分设施老化,需要维修和更新,也成为凸显的关键问题。
调研的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子长市余家坪乡羊马河村。通过大量访谈,成员们得知羊马河战役周围村民会自发地参与到文物保护中,例如打扫景区卫生,维护景区的公共设施等。随后调研团成员与当地书记进行了访谈交流,在交谈中发现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等各种原因导致该地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利用,其根本价值没有得到完美体现。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研队深入挖掘黄龙县和子长县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探索如何将其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的乡村振兴机制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在实践活动的最后,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更多人对延安黄龙、子长县革命旧址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