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新时代的传承者和创新者。7月16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茯茶传习馆,深入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图为中国茯茶传习馆
茯茶古韵·讲解启梦入茶香
初入茯茶传习馆,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茯茶的悠久历史。茯茶,作为黑茶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是陕西地区乃至西北地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茯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饮用需求,在“茶马古道”的历史长河中,作为重要的交换物资,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在今天,借助“一带一路”平台,茯茶远销海外,又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随后,茶艺师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茯茶的品种分类及产地特色。茯茶因产地、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味,每一款茯茶都蕴含着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茶艺师还现场展示了不同品种的茯茶样品,让成员们近距离感受茯茶的形态与色泽之美,进一步加深了对茯茶的认知。
图为茯茶讲解员为大家展示泡茶技艺
图为茯茶讲解员为大家展示泡茶技艺
冲泡实践·茶香氤氲绕指间
学习和了解了茯茶的相关历史和知识后,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纷纷拿起茶具,按照传统工艺,一步步完成茯茶的冲泡过程。从温杯洁具、称量茶叶到注水冲泡,每一个环节都需细心操作,方能泡出一杯好茶。实践团成员赵恒鑫同学作为主泡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实践心得:“通过亲手冲泡茯茶,我深刻体会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茶叶的选取到水温的控制,再到冲泡的手法,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这让我更加珍惜这杯来之不易的茯茶,也让我感受到了非遗背后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赵恒鑫体验泡茶技艺
茶韵悠长·茯茶之旅感怀深
品尝着自己亲手冲泡的茯茶,实践团成员卢菲感慨道:“茯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更加坚定了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指导教师王涛在总结发言时强调:“此次茯茶传习馆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洗礼,更是一次实践课堂。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将本次实践中的感受转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动力,不断探索新方式去助力非遗推广。”
此次参观茯茶传习馆的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茯茶文化,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图为“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实践团与群艺馆负责人合影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