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财学子在“天然氧吧”的碳普惠与文化传承之旅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024-07-28 浏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入手,造就美丽乡村,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碳路者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至23日赴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探索农村绿色发展路径,寻找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成功经验,以青春之名,绘就乡村新图景。

绿意的播种:碳普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

实践的序幕拉开,碳路者队来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景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队员们化身文化的传播者,将一份份调查问卷递交至过往游客的手中,以了解公众对“碳普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问卷之下,是人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与疑惑,成员们耐心地向游客讲解"碳普惠"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每个人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行为,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向游客和村民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他们行动起来,投入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

除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外,实践队还前往营盘镇朱家湾村、秦丰村、下梁镇等地开展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646份,问卷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碳普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有待提高,但大多数居民持有积极的态度,表示愿意参与“碳普惠”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68B7BD2-058D-4714-B3A4-C8FE4AEDB0C1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合影 

042337C3-D018-452A-BCAC-3E21EE0A9E1D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终南山寨进行问卷调研

木耳的诗篇:秦丰村特色产业的探寻

“碳”路者们脚步踏入了营盘镇秦丰村,这里孕育着独特的农业产业——木耳。徐书记作为当地发展的领路人,带领成员们参观了木耳种植大棚、木耳展厅、木耳加工车间。河边村头,61间木耳大棚整体排列,气势磅礴;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菌棒,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徐书记向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木耳的品种种类、生长周期、种植技术等。他讲述了大棚内恒温恒湿的环境是如何模拟自然条件,为木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空间。进入木耳展厅,徐书记细致地解读了木耳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经营,每一步都体现了当地农民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展厅内丰富的产品展示,不仅包括传统的干木耳,还有经过深加工的木耳制品,展现了木耳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在木耳加工车间,成员们见证了木耳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徐书记阐述了加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洗、干燥、分级的标准化操作,以及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学子们在这里聆听木耳的故事,感受着每一朵木耳背后所承载的希望与梦想。

image.png

图为徐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解木耳的加工过程

山林的对话:朱家湾村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度调研

在朱家湾村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怀抱中,“碳”路者队展开了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首先,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乡村振兴展厅,从牢记嘱托、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基层治理五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朱家湾村之“变”。随后,团队成员和毛书记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毛书记耐心回答了成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为成员们解疑答惑,同时也分享了朱家湾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故事。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村庄的了解,也为成员们提供了助力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实践队还参观了花锦园、阳坡院子等特色民宿,“外看五千年,内看五星级”,这些民宿在保留着古朴民居特色的同时,其内部设施和功能也能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让人眼前一亮。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朱家湾村的这些特色民宿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CB4F9444-41A3-483C-9555-7EDECF8DA673_1_201_a.jpeg

图为毛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述朱家湾村之“变”

207C8A7D-4B5D-4403-9FE3-E6139E8E0620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朱家湾新村的面貌 

拓印时光:植物拓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实践队在公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印活动。团队成员先在公园里收集植物叶片,浸泡在加有明矾的水中,取出后固定在帆布包、手帕或团扇上。成员们挥舞着锤子,有力地敲击着,将大自然的色彩和纹理永久地定格在这些日用品之上。每一位参与者都在用双手和心灵去感知和创造,每一次敲打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每一枚植物印记都是对过去的回望,每一次拓印都是对未来的期许。青年学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份来自古老文明的馈赠,从而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拓印

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但“碳”路者们的绿色梦想却未曾落幕。他们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社会的土壤中耕耘,以行动之心,尽绵薄之力,寻找最真实的声音,书写绿色发展的未来篇章。


责任编辑:杨嘉怡
相关文章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西安市养老机构开展调研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西安市养老机构开展调研活动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