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乐晗)为探寻先烈革命道路,感悟并赓续红色革命精神,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江西南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2日至7月23日依次前往了南昌舰主题园和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南昌舰主题园进行实践活动。刚踏上南昌舰,实践队员们就被其恢宏的气势所震撼,庞大的舰艇外表,是一代代中国海军的英勇写照。实践队员们从舰艇门口的讲解介绍中得知了这支伟大的南昌舰的光荣历史:南昌,在新中国历史中,它不仅是一个名字,还代表着中国军人浴血奋斗百年的不屈精神,传承着前辈先烈的不朽军魂。中国海军以南昌命名三代“旗舰”表达着对这座英雄城及中国军人至高情节的最高敬意。“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蕴含着“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的红色底蕴。“南昌舰”是传承也是启航。1986年起,南昌舰与南昌结下不解之缘,南昌市政府和南昌舰在蓝色海洋上书写两地的鱼水深情,携手打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文化,传承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美德。而如今的163号南昌舰凝聚着强大的爱国强军情怀,成为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在薪火传承中为红色印记带来新的注解,向世界展示南昌的名片。
实践队员们在南昌舰上四处参观,走进了舰艇的各个房间,参观了驾驶舱,会议室,弹火库,休息室,指挥处,装备库等,充分了解到了南昌舰精密的内部结构。置身于庞大的舰艇上,实践队员们向远处眺望即是赣江,在见证海军的光辉历程的同时饱览祖国无限风光。
图为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登上了南昌舰的舰首 通讯员赵亮 供图
第二天,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与文物跨时空对话,并且再一次对江西的红色革命历史进行学习。
实践队员们在2楼展厅参观了南昌红色革命历史,再一次学习了有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20世纪近代以来中国的主要战争。在字里行间的介绍中体悟江西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红色意志。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色摇篮”前的合影 通讯员王亚楠 供图
3楼和4楼的展厅则主要围绕“甲龙”“陶器瓷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陈列,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展品的同时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与阅历。那一座座形象逼真的恐龙模型,那一具具质地细腻的景德镇陶瓷,那一幅幅巧夺天工的风景画卷,那一件件吹影镂尘的锦缎布匹……无不彰显着江西本土文物的多样性与它们自身所焕发的无穷魅力。
图为全体实践队员与两位指导老师在江西省博物馆前进行合影 通讯员王亚楠 供图
作为青年一代,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完江西省博物馆后,自发感慨历史的变幻莫测与文物的丰富多样,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同时也落在了新一代青年的肩上。大家有信心去完成历史的光荣使命和文物保护的重大工作!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