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工学子三下乡:前往221基地旧址一分厂,追寻红色记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7-22 浏览:

为弘扬爱国精神,传承革命精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两弹一星”薪火传,“匠心铸梦”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青海省海晏县221厂一分厂旧址开展一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式宣讲等方式重温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

IMG_6913.JPG

感悟艰辛历程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一分厂是原221基地研发与生产核心,建成于1964年,主要承担核装置系统的研究、设计,核部件和引控系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是加工生产核武器最重要的厂区,是221基地的通信与指挥中枢、科研中心、核武器核心部件生产中心。由105大楼、第一生产部101、102、103、104等大型产品加工车间、实验部106、109实验室、模型厅等建筑物组成。

IMG_6938.JPG

由实践团成员陈蕾担任讲解员,为实践团其他成员讲解了221厂一分厂旧址的故事。通过观看一张张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镌刻着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聆听一个个彰显着初心使命的红色故事,回顾了221厂走过的艰苦辉煌的历程,“两弹一星”从项目酝酿、实施直至最终成功的进程,亲身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两弹元勋和广大科研人员在金银滩草原为两弹研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IMG_6953.JPG

激励精神传承

在221厂一分厂旧址门前,实践团成员石亚彤以《邓稼先:用一生诠释“中国脊梁”》为主题进行宣讲并录制微课。她向我们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的28年。邓稼先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人,却有着一个亡命徒的内核,他面对工作有极度的责任感,在出现事故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冲进事故现场查找原因,最终因为核辐射而身患癌症去世,临终他只留下一句话:死而无憾。邓稼先的故事提醒我们不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铭记那些在科学的天空中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英雄。他们的牺牲与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无数为梦想和使命而奋斗的人们。

IMG_6969.JPG

观看纪录影片

实践团成员观看了221厂一分厂旧址的纪录片,该部纪录片记录了工厂的日常工作,展示了工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在镜头下,221厂一分厂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老旧的设备和设施见证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更是记录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让实践团成员明白,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好专业、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职业信心,争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IMG_7033.JPG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受益匪浅,立志用技能报国。活动期间,成员们还积极向周围人传播所学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共同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责任编辑:黄杰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