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烽火岁月。为进一步铭记历史,学习体悟红色精神,7月15日上午,长安大学赴湖北武汉“走进英雄城市,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跟随指导老师王凯尧深入探访了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近距离感受了抗战时期我党我军在武汉地区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图为实践队在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前的合影
峥嵘岁月,历历在目。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曾是1937年新四军军部的诞生地,见证了新四军在武汉成立并走向抗日战场的辉煌历程。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
走进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按原貌修复的日式住宅式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它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馆内复原陈列了叶挺、项英、郭沫若等新四军将领的办公室兼卧室,以及政治部、副官处、参谋处等办公场所,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面墙壁都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在纪念馆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资料,这些实物和影像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通过参观,实践队深刻认识到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信念以及弘扬革命精神与新四军优良传统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学习新四军抗战历史
随后,实践队走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作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内设立的一个重要公开办事机构,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无数革命党人在抗战中的卓越贡献和英勇斗争,同时它也是联络国际友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在这里,实践队通过一件件照片与画作,看到了战争的惨烈,看到了武汉抗战时期军民共同抵抗侵略的情景,看到了八路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和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1938年的武汉,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这是一片共御外敌的抗战热土,也是一篇影响深远的光荣史诗。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湖北经济学院实践队在《大武汉1938》陈列展前的合影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为了正义与和平》互动墙前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血染的记忆永不消逝。一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百年红色记忆为灯塔,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