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输送年轻优质的青年力量,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24年7月15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在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继续开展支教活动,课程内容涵盖传统文化、文明生活、劳动教育、科技创新、阅读分享、艺术素养、舞蹈、音乐等12种综合课程。
1.传统文化教育:薪火传承,点亮梦想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支教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带领学生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从节日来历、习俗和有关诗词三个方面进行讲授,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筑梦·逐梦”支教团成员讲解传统文化
2.阅读分享:沐浴书香,与书为友
书香润心灵,阅读伴成长。在支教活动中,队员与同学们一同感受读书的乐趣,帮助学生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队员与同学们以书籍为桥梁,增进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品味。
“筑梦·逐梦”支教团课堂分享
3.科技创新教育:小吸管“搭”世界
支教队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开展了小吸管“搭”世界课程,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趣味动手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吸管搭桥,让原本晦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筑梦·逐梦”支教团科技创新课堂
4.艺术素养教育:我的身体会“唱歌”
韵律活动能让学生感受音乐,培养学生音乐的节奏感,支教团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设计打磨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声韵课程,让学生积极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按节奏律动,体验说唱歌曲的趣味。
“筑梦·逐梦”支教团成员课堂教学
5.文明生活教育:健康饮食我学习
市面上的零食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对于零食的购买只停留于好不好吃,从不看零食包装袋上的“小秘密”,为让学生们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支教团特开设“文明生活,健康饮食”课堂,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如何辨别“三无”产品存在很大缺陷,队员就发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普及,强调食品安全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筑梦·逐梦”支教团文明生活课堂
6.书法:书法神韵,翰墨飘香
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支教队员为学生详细介绍了书法这类艺术发展及演变历程,从认识毛笔特性,到区分软笔、硬笔区别,使孩子们认识到书法的法度严谨。队员用言简意赅的口诀、形象有趣的示范,手把手教授学生软笔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的独特魅力。
“筑梦·逐梦”支教团书法课堂成果展示
7.美育教育:“舞”展活力,“乐”助成长
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支教团带领学生开展了音乐和舞蹈课程。舞蹈课上,教学《快乐崇拜》舞蹈,让整个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用舞蹈传递着快乐和正能量。音乐课上,队员与学生共同歌唱了《阳光彩虹小白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筑梦·逐梦”支教团舞蹈教学
8.劳动教育:“劳”以启智,“动”以润心
支教团为学生讲授“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并带领学生学习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队员与同学们一同拿起工具,打扫教室卫生,创造干净整洁的上课环境。
“筑梦·逐梦”支教团劳动教育知识讲解
“筑梦·逐梦”支教团将继续开展更加多姿多彩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将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