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子下三乡: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为学习长沙革命文化,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长安大学赴湖南长沙“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6日于湖南长沙开展长沙文化学习实践活动。 随行指导老师张瑞君,李杭航,以及全体实践队员参与此次实践。
指导老师张瑞君,李杭航以及全体实践队员共同参与此次实践参观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和蔡和森旧址。新民学会成立之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经历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学会转变成为一个革命团体。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积极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被誉为“建党先声”。
在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实践队员们通过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对陈列馆中的珍贵历史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的学习,深入了解新民学会和蔡和森等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贡献。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在场的武汉大学学子一起学习红色文化,填写关于大众对长沙市红色文化了解度与认知度的调差问卷。
实践队员们参观了蔡和森故居。这座位于新民学会旧址旁的普通农舍,见证了蔡和森一家在长沙求学期间的艰辛与奋斗。在这里,实践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蔡和森等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参观学习的所见所闻所学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此次参观教育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员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建党精神的理解,更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先烈的遗志和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指导老师张瑞君,李杭航,以及全体实践队员前往隆平水稻博物馆,在袁隆平铜像广场前共同默哀并敬献鲜花,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参观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农业科技事业,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参观教育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学到了丰富的水稻知识和农耕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了袁隆平院士的科技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实践以“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旨在让实践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革命历史的厚重,更激发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深入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农耕文化,激发大学生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与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武汉大学学子于新民会成立学会旧址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于隆平水稻博物馆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于北伐军总司令部旧址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工作人员合影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