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踏上了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的旅程,本次实践旨在深入调研该地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郑渝高铁巫山段的建设及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的原因。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望,旨在挖掘交通发展背后的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历史的回响:巫山博物馆中的交通变迁
抵达巫山后,实践队的首要任务便是深入探访巫山博物馆。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博物馆,不仅是巫山县文化的缩影,更是交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在博物馆的“交通史迹”展区,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见证了巫山县从闭塞山区到交通枢纽的华丽蜕变。
展区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通工具模型以及详实的文字解说,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的交通发展史。从古老的驿道、纤夫拉船到现代化的公路、铁路,再到如今飞驰而过的郑渝高铁,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标志着巫山县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实践队员们在这些展品前驻足良久,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在耳边萦绕。
图为博物馆志愿者为实践队员讲解巫山高铁
乡村振兴的助力:交通发展的多重效应
随着郑渝高铁巫山段的开通运营,巫山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交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交通的便捷性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巫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壮丽的三峡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等。高铁的开通使得这些旅游资源得以更好地展示给外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次,交通的改善也促进了农产品的外销。巫山县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高铁的开通为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使得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图为巫山博物馆农产品陈列实物图
此外,交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开始关注巫山县的发展潜力,纷纷前来投资兴业。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交流互动:共话交通与乡村振兴的现实与未来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居民们纷纷表示,交通的改善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他们不再为出行难而烦恼,也不再为农产品销售而发愁。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发展自己的产业和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交流巫山交通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刻认识到了交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和信念。队员们表示将把所学所感带回校园,积极向广大师生宣传和推广巫山县在交通运输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6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实践队在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宝塔财菁队师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财经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党的财经工作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红色文物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