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深入学习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下庄精神”,贯彻落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重庆巫山下庄村实地考察。实践队将深入探访下庄村从“坐井观天”的与世隔绝,到凿通天路后谋求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现状,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新活力。
巫山县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被绝壁合围,形似桶形,因此也被称为“天坑村”。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全体村民历经7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用简易工具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这条路不仅打破了村庄的闭塞状态,更为下庄村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员们乘坐“村村通”汽车,经过这条绝壁天路前往下庄村。道路一侧是垂直高差一千多米的悬崖,另一侧是陡峭的山体。这条道路坡陡弯急,山体一侧随时有落石的危险。
![]()
图为前往下庄村的绝壁天路
抵达下庄村以后,实践队员们首先前往下庄村陈列馆参观。在观看一部关于记录下庄村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后,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致了解下庄村的发展之路,体会下庄精神。馆中陈列了早期下庄村人民开凿天路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影像照片等珍贵资料,真实展现了开凿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苦条件。下庄村人最早就是靠手扣腿蹬和一些简易农具,一点点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的村人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只能依靠麻绳等工具吊在石壁上。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施工条件的艰苦和这项工程的伟大。全体下庄村人男女老少全出动,村里的劳动力扛起工具上阵,夜以继日开凿,其余的人生火做饭做好后勤保障。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也想出一份力,便成了安全员,为他们留意落石等突发状况。为开凿天路,许多下庄村人几个月不回家,就睡在挖好的路旁边,睡觉时腰间系一根麻绳防止掉落……下庄人用“不等不靠”的自觉、“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合力攻坚”的奋斗,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下庄村村史陈列馆
随后,实践队拜访了当年带领村民开凿天路的村主任毛相林。毛相林是2020年度“时代楷模”,被称为“当代愚公”。看到实践队来到下庄村,他十分高兴,在愚公讲堂为队员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党课。在党课中他回忆当年开凿天路的艰苦岁月,还有路开通后下庄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曲折探索历程。他提及下庄村有三条路,不仅有绝壁天路,还有发展之路、振兴之路。有了道路以后,还要想办法让下庄村人富起来。毛相林带领村民积极作出尝试,发展过养蚕、种植过山楂、西瓜,经历了许多次失败,但从未放弃探索。一次次尝试产业,一次次优化结构,最终形成了“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柑橘”的“三色”经济模式。同时,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非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天路”。
![]()
图为毛相林在给实践队员上党课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扬新时代下庄精神,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还要为下庄明天再干几年”,在与实践队交流中毛相林向实践队员们展现了他的“五年计划”,他计划在下庄村修索道、建广场、设夜景,让来到下庄村的游客不仅有的吃、有的住,也要有的看、有得玩;让下庄村的居民的生活丰富起来,有自己的休闲娱乐设施。在最后,他给予实践队员们谆谆教诲,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报效国家、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
图为实践队与毛相林合照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