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深入学习研究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重庆巫山参观巫山博物馆,探访李季达陈列馆。本次实践目的旨在通过深入探访当地,重温巫山的历史涅槃之路,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策略提供实践依据与理论支撑,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午抵达博物馆后,实践队员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首先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通过访谈,他们了解到巫山地区近年来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以及物流体系的建立等。这些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还促进了农产品的外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交流巫山交通发展
走进博物馆内,实践队员们见到了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通工具模型以及详实的文字解说,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的交通发展史。从古老的驿道、纤夫拉船到现代化的公路、铁路,再到如今飞驰而过的郑渝高铁,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标志着巫山县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实践队员们在这些展品前驻足良久,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历史的回响仿佛萦绕在耳边。
随后,实践队员们与博物馆的志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志愿者凭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关于巫山交通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他详细阐述了交通运输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和新政策。
![]()
图为博物馆志愿者为实践队员讲解巫山高铁
在博物馆的交通板块,实践队员们进行了仔细参观。他们认真观察了各类交通工具的模型、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巫山地区交通网络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展品的展示和讲解员的解说,他们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未来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巫山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对巫山地区的交通运输与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路。他们表示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实践队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重庆巫山的李季达陈列馆,深入了解和学习了李季达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步入陈列馆,实践队员们立即被浓厚的红色氛围所感染。他们仔细观看了馆内展出的历史文物、珍贵照片和详细文字介绍,认真倾听了讲解员对李季达革命生涯的深情讲述。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史实和感人的故事,实践队员们对李季达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英勇的斗争事迹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深入了解学习李继达的革命事迹后,实践队员们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李季达等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随后,队员们自发地向李季达的雕塑鞠躬致敬,以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在离开陈列馆之前,实践队员们还特意在留言簿上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他们写道:“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
图为实践队员在陈列馆留言
通过瞻仰李季达陈列馆,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刻了解了红色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他们表示将把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
图为实践队员们合影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