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大学生团学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会志愿服务团队特在北绣山活动中心南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弘扬西柏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从历史,内涵,实例,传承四个方面,阐述了西柏坡精神对现今团学干部的精神引领意义,激发了团学干部们的工作热情,再次强调了身为团学干部,要保持以身作则,不以功臣自取,踏踏实实做事的积极态度。
一、 学习理论,培根铸魂
活动伊始,会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会志愿服务团队的高畅同学以四个方面展开宣讲。汇报提出西柏坡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具有的伟大重要的意义。西柏坡精神同时也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核心,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重要战略思想的伟大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沿革
首先,高畅同学以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原因作宣讲会的第一个宣讲主题,她讲到:“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在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在决定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转折关头产生的。”
其次,高畅同学以问题“在历史开始的最初,党中央又是为何选择进驻西柏坡?”引入,宣讲出当初党中央进驻西柏坡的三大原因,即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这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柏坡这一带有着丰富的物产。
(二)、西柏坡精神的精神内涵
高畅同学以“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四部分,深情讲述了西柏坡精神的精神内涵,从其现实针对性和深远意义,将西柏坡精神做出了精彩阐述。
二、 组织交流,深化成果
(一)、西柏坡精神的典型实例
参会的所有学生干部及参会学生在宣讲会中,学习了西柏坡精神的典型实例,李延平同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松乙沟战场上,他利用春风大,草木易燃的自然条件,以火攻击敌人,把日军打得焦头烂额,这便是抗战史上著名的“火烧松乙沟战斗”。1938年12月20日,在沿途遭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他仍然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决斗争勇往直前,在西征途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尚情操,从行动上践行了我们伟大西柏坡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的血脉传承
在今天,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伟大精神,也是西柏坡“进京赶考”的延续。高畅同学以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作结——西柏坡精神,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依然绽放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时代光辉。我们要尽锐出战、不懈奋斗,努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体参会学生干部及全体学生将继续深入学习西柏坡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注入灵魂。发扬西柏坡精神中“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奋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社会实践特辑】在面对面交流中读懂乡村真实需求——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商南县金丝峡景区开展“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活动 为响应国家号召和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商
为探索我国乡村数智化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星野云田调查队于此暑夏之际,选定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作为核心调研点,开展一系列关于数智民生的乡村社会调查。 2025年7月10—16日,调查团于槐北村展开了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在此期间,调查
为探寻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2025年7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一所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高校)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开展“专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基层调研。实践团成员与当地驻村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陈奕霖)7月17日,河北邯郸胡口小学迎支教团队开展活动的重要一天。这支团队以实际行动扎根乡村、服务基层,从课堂教学到民情调研,再到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彰显着新时代青年践行三农精神的担当,让胡口小学的这个夏日充满了温暖与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曹家铭)7 月 17 日,长安大学赴河北邯郸“乡村支教行·暑期心连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 河 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柳园镇胡口村胡口小学进入支教第二天。全队按支教组、后勤组、调研组、宣传组四个小组分工运行。 图 1 调研组在与村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