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西迁博物馆前,化学2302的同学们正耐心等待讲解员的到来。秋雨淅沥,却难以浇灭同学心中的热情;秋风飒飒,却难以消去同学眼中的憧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怀着瞻仰的心态踏入西迁博物馆,正式开启了一段百年峥嵘岁月。
1.内忧外患,创公学于动荡之际
走进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铜像,他举笔欲书,侧视前方。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在民族危亡之际,盛宣怀振臂高呼,上奏请设南洋公学,开办新学教育。“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设立学堂为先。”迫切的呐喊,没有随时光流逝而减弱丝毫,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深邃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悠悠岁月,看向未来教育之发展。站在雕像前,同学们郑重地鞠了一躬,为盛宣怀,为第一批交大人。
2.百废待兴,交大西迁建设西北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来到了博物馆二楼。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大家了解了党中央下达西迁决定的时代背景与交大人义无反顾跟党走、支援建设大西北的西迁精神。随着一幅幅相片、一件件文化、一份份文件呈现在眼前,“西迁精神”——这四个原本冰冷的字从此有了温度。“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钟兆琳到马知恩,一大批驰名海内的学者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远离了故乡,扎根西北,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此刻,老一批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在大家心中深深扎根,交大人的那份自强不息传递给了新一批交大人。墙上的照片虽已泛黄,但西迁精神在一代代西交人心中历久弥新。
3.时代呼唤,昂首迈向新征程
走出波澜壮阔的西迁历史,大家步入三楼展厅。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重温了一个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过程,情不自禁地为老一辈西交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鼓掌。
而在新时代,西交人继续传承西迁精神,聚焦更西部。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西部创新港拔地而起,新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让同学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一小时的参观虽看不尽西交百年变迁的波澜起伏,但这段体验却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前人的事迹仍历历在目,总书记的教诲仍在耳畔回荡,作为新一代交大人,必将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走到民族最需要的地方去!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