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品非遗韵味,寻传播新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3-09-06 浏览:

7月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李君艳的带领下前往唐家寨调研唐三彩非遗文化的数字声誉情况,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之美,了解非遗数字传播模式,助力非遗数字传播发展。

在这一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新城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灞桥区唐家寨调研当地唐三彩非遗文化的数字声誉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近距离欣赏了唐三彩作品,观摩了制作车间,亲身体验了上釉过程,了解了唐三彩的发展历程,对当地非遗文化的宣传方式进行调研,助力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唐三彩焕发新光彩。

调研开始前,实践团联系到了陕西省省级唐三彩非遗传承人李建鹏,了解了传习基地的状况。7月29日上午,实践团到达唐家寨唐三彩烧制技术传习基地与非遗传承人李建鹏会面,在传承人的介绍下,团队对唐三彩这一绚丽斑斓的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同学来到唐三彩非遗传习所

传承人向介实践团绍到,唐三彩又称五彩琉璃,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历两次烧陶,第一次为速烧,第二次在上釉之后。唐三彩在装饰图案上,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线条粗犷有力,色釉对比明显,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花纹流畅。制作时,在陶坯上涂上彩釉,使其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而呈现出绚丽色彩。经选料、揉泥、塑型等七个步骤,唐三彩才得以制作成功。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同学参观唐三彩上色车间

参观完唐三彩的成品,实践团来到制作车间,近距离看到了制作唐三彩的各种模型器具,细致的做工让大家惊叹于唐三彩的美丽与精致。随后,实践团在传习基地的小院里与非遗传承人李建鹏展开交流互动,李建鹏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唐三彩的历史发展,制作过程,以及他本人创建传习基地的情况和目前的成就等有关事宜,让实践团对唐三彩有了更深的认识。基地内陈列的作品不乏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等文物复制品。

通过新媒体技术,唐三彩这一非遗文化在适应现代化数字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了从“活起来”到“传出去”。如何扩大唐三彩的知名度,让唐家寨传习基地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让更多中国人知晓是值得实践团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祖启迪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