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高西沟村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的原因,探索总结新时代背景下的“米脂模式”,为加快乡村振兴的进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板,2023年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米脂“绿荫黄土山河富·杂粮铺起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米脂县高西沟村,参观水保生态教育基地,探寻高西沟村的优秀生态治理模式,学习高西沟村党支部通过红色党建引领发展的成功经验。
来到高西沟村的第一站,实践队员们选择去参观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在千秋大计厅,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是全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的现象,导致了千年的黄河水患。高西沟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域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自古以来该地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发,十种九不收,这与如今高西沟村绿水青山,硕果累累的景象截然不同。那么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如何变成山清水秀的“塞上好江南”呢?实践队员们在治理之路厅和红色堡垒厅找到了答案。
图为实践队员在讨论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 王泯景摄
通过在治理之路厅的学习,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高西沟人通过不断的生态治理实践,总结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修复与保持的宝贵经验,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创造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模式,并在实践发展中不断的优化与改良,将“三三制”模式优化为如今的“三二一”模式,形成了农林牧全面协调发展的模式,使高西沟村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成为一颗“陕北高原的明珠”。
实践队员在学习高西沟精神 王泯景摄
卓越的生态治理成果离不开党的领导。在红色堡垒厅,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西沟村先后产生了四任党支部班子。从第一任开始,高西沟村党支部就在治理穷山恶水的壮举中逐渐形成不屈不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培养了精诚团结、奋发图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并在班子新老交替中传承和发扬,成为“黄土高原上薪火相传的红色战斗堡垒”。同时,实践队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也对“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协调发展”的新时代高西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在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合照 王丁光盛摄
经过此次高西沟村水保生态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后,实践队员们见证了高西沟人民开山治水的艰苦历程,学习了高西沟人民摸索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三二一”生态治理模式,感悟了高西沟村党支部党建引领的力量与重要性。正是高西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西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接续奋斗、薪火相传、久久为功,才将高西沟村建设成为如今山清水秀、地沃村富的生态样板村。在未来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的推广中,不仅应该对环境治理措施进行贯彻落实,更应该对高西沟党支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度的思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