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队员们走进杨家沟,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杨家沟村党群建设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状况。以红色革命旧址作为依托,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动力,杨家沟展现了它独具魅力的特点和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9月13、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来到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家沟考察时的视频截图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杨家沟革命旧址,原先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以扶风寨为主,已经有百年历史,高大雄浑的寨门城墙记录了历史的沧桑。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72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杨家沟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原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村庄,全村共有270多户人家,其中马氏地主占72户。马氏地主于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望族,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土地数十万亩。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指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陕甘宁边区的杨家沟,以有马光裕堂(一个地主集团的代号)而闻名陕北”。
图为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历史陈列馆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杨家沟,这一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的地理坐标,也因此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74年后,这一文化又让米脂焕发出后发赶超的精气神,构筑成为陕西红色文化的“精神高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竭尽所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不仅是在艰难困苦中鼓舞老区军民坚持斗争、夺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的不竭力量源泉,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我们深信,积淀着红色基因的老区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盎然生机,给予我们强大的内心滋养,不断激励我们建功新时代。
图为杨家沟毛主席旧居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社会实践特辑】在面对面交流中读懂乡村真实需求——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商南县金丝峡景区开展“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活动 为响应国家号召和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商
为探索我国乡村数智化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星野云田调查队于此暑夏之际,选定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作为核心调研点,开展一系列关于数智民生的乡村社会调查。 2025年7月10—16日,调查团于槐北村展开了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在此期间,调查
为探寻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2025年7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一所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高校)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开展“专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基层调研。实践团成员与当地驻村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陈奕霖)7月17日,河北邯郸胡口小学迎支教团队开展活动的重要一天。这支团队以实际行动扎根乡村、服务基层,从课堂教学到民情调研,再到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彰显着新时代青年践行三农精神的担当,让胡口小学的这个夏日充满了温暖与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曹家铭)7 月 17 日,长安大学赴河北邯郸“乡村支教行·暑期心连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 河 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柳园镇胡口村胡口小学进入支教第二天。全队按支教组、后勤组、调研组、宣传组四个小组分工运行。 图 1 调研组在与村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