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为了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人民,直面新时代挑战的战略布局,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队特赴陕西榆林为沿着总书记足迹看米脂发展成就,开展“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赴新能”社会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学习,为新时代党领导下的乡村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图为枫火志愿队2023年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17日下午,枫火志愿队前往高西沟小米博物馆参观。实践队员首先走进了小米直播间,看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支棱的反光灯和三脚架,还有桌上的两碗小米。从这一场景深感电商平台带给这个时代怎样的营销巨变。墙面的背后是由不同书法艺术形式雕刻的“米”字,这一幕诠释了米脂这片沃土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
图为调研团队在米脂小米博物馆展厅参观“米”。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蒋学学 供图
走到下一幕场景,队员们看到了米脂唢呐的历史由来,盛行于清朝年间,多名唢呐手凭借着高超的技术享受着仕途的优待,使得这一民间乐器得以让我们今人流传。一幅幅滚谷子推米的图片映入眼帘勾起了队员们的探秘心理,这是米脂小米——舌尖上的貂蝉。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时美人貂蝉喝小米粥补热气红光,现时米脂人民喝小米粥养生得佳誉。一名土生土长的米脂人会在米脂小米粥的孕育下成长,金灿灿的小米渗入肠胃给喝到这碗粥的人一种舒适的暖意。进入下一幕场景便是“以食为天,粗粮耕作”的模块,同大多数陕北人一样,小米等杂粮是米脂人食谱的主角,一日三餐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米脂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加上婆姨们的巧手手,使得小米等杂粮的吃法更加丰富多彩,才有了今天餐桌上的黄馍馍,让人不禁感叹米脂婆姨们勤劳的双手的创造力。看到了田间地头的农家谚语,小米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得米脂农民累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一条条地气十足的农家谚语,诞生在田间地头,延传在暖炕窑头。
听着“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水是命”的谚语队员们来到了水保生态教育基地。
图为调研团队在水保生态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首先在第一场景学习了“千年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辛勤付出的人民群众,也深感这一路的艰辛和不易。将一条险河转变为一条孕育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当然,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带领下,黄河流域的贡献值增速快,在全国占比有显著的提升。从毛泽东主席开始,党对黄河流域的治理就已经提上了国策,将黄河的事情办好才能造福中华民族,把高西沟的水土耕地治理好才能造福高西沟人民。听闻高西沟的“党员林”,在党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植树造林和绿化沙漠才有如今的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队员们来到了“励精图治”的现代模块,通过实地采访一位搞苹果种植和农业耕种的老党员,从他们的故事中可见高西沟几代人的各司其职,放弃了城市中稳定的优渥的环境,为了交给党和人民一份美丽的答卷,身入深山搞山林几十年,在采访中了解到支撑他们信念的是一种集体意识,在危难之时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功成时选择默默隐姓埋名。老党员经铜川煤矿历练后,定居在杨凌研究苹果种植,但是适逢黄河水土流失泛滥期和荒山荒地期,在他的父亲——高西沟第一任书记高祖玉的带领下,他毅然选择返回高西沟,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技术运用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好几十年!同他人不同的是,他较多地投身于农业重视方面,在党支部的建设中较少露面,甘愿做一簇微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发亮。
听着老党员的英勇事迹,调研队员们不禁回顾建党百年来这世间的巨变,感谢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如今的新世界!
图为调研团队在龙头山实践参观。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嘉欣 符雪菲 供图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