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翟小丽)绿水青山,蓬勃产业,脚踏实地奋斗的纯朴人民,为民众排忧解难,兢兢业业的村镇干部……是长安大学“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对这里的初印象。这里是高山小镇十里坪,绵延不绝的山将这里包围,山林密布,漫山的连翘树和茶树为村民带来致富的福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在实践中发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8月15日至8月20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十里坪镇进行实践调研。
8月的热风吹到这里,成了清凉的微风。习习凉风从耳边穿过,潺潺水声经过静谧小镇,漫山遍野的绿色映入眼帘。这里有文化广场热闹的广场舞,有饭后院落里闲谈的居民,淳朴善良的十里坪人,独特的乡土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为这座古朴的小镇添上了特别的魅力。
十里坪镇的山上有什么?连翘、重楼、五味子、白笈……山上的中药材很多,一到成熟季,村民们便纷纷上山采摘各类中药材,这是自然馈赠给十里坪镇的宝藏,让这里的村民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图为连翘基地
连翘不仅在山上,也在十里坪镇梁家坟村的地里,2018年,梁家坟村将山上的野生连翘树移栽种植到地里,让连翘产业更加兴旺。今年连翘丰收价格高,村民们都很开心,以前是没有挣钱的路子,现在看到连翘能挣钱,大家都愿意多干点。勤劳的村民们不怕吃苦,愿意为幸福生活不懈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十里坪镇的乡村振兴奋进路,是靠他们自己走出来的,干出来的!
山上有茶树。李家湾村雨山茶叶远近闻名,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香高、味浓、汤绿、回甜”的雨山茶。生态有机的雨山茶,不仅绿色安全,而且引领带动了本村及周围村500余户农民从事茶叶发展,真正做到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造福更多人。能真正走出十里坪镇,走向全国各地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也是因为它贡献社会的担当。用良心做品牌,以真心换真心,产业就会借着发展的春风,遍地生花。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十里坪镇辖域范围内难以种植小麦和水稻;连绵的高山地貌,致使当地的土地也很少。许多天然的原因,导致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宜在这里生长。在这样处处受限的情况下,十里坪镇的发展之路,显得更加艰险起来。
但是辛勤的十里坪村民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他们尝试探索各种适宜在这片土地种植的作物,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名片,不断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尽着自己的所能。供港蔬菜、食用菌、土蜂蜜、油茶……从深度贫困镇的13个贫困村,到全部脱贫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喜人结果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人。有数不清村镇干部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村民早出晚归、寒耕热耘。十里坪镇全镇人的努力与汗水,让这个高寒边陲小镇真正完成了从破落走向兴盛、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华丽蜕变。
用十里坪人的话来说,只要勤快,日子都会好起来的。艰难困苦,奋斗以成。究其原因,是十里坪人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开拓了属于十里坪的脱贫致富路;用永不放弃的信念,坚持产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没有放松,也没有泄气。
图为实践团队在十里坪镇政府合影
十里坪镇的脱贫攻坚路,是无路找路、无路开路的开辟与探索,从产业凋敝到全面开花,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离不开十里坪人民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美丽乡村十里坪,属于每个十里坪人。
十里坪镇的发展,是一个镇的人民发展的道路,生活启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坚持用勤劳的双手与智慧的大脑,创造属于个人和国家的价值。宏大的叙事寓于平凡的每一日,个人与集体的发展与进步,亦是如此,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保持永不懈怠的初心使命,才能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天。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