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5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和王莽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地区涉及大峪新村、南寨西村、南寨东村、王莽村、小峪口村、西堡村等10余个村落和大峪水库、白道峪小学、红七十四师司令部旧址、稻渔种养示范基地、太阳葡萄小镇、西堡村党建示范基地等20余个地点。
实践过程中,大峪新村浓厚的乡风氛围给实践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乡贤们在推进家乡文化建设所做出的奉献更令大家感动和折服。无论是深深扎根本土的农村基层群众、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或是在职或退休的乡村干部,只要能够出一份力,只要家乡一声召唤,他们就义不容辞地团聚在一起,用他们具有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及文化修养为家乡发光发热。
图为大峪新村乡风建设
一、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
在卫生室里,卫生员李来善诚恳地邀请实践队成员为大峪新村的医疗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他说:“我离家学习多年,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学成归来后在这所卫生室服务父老乡亲,也是我最初离家的心愿。我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更好地传承乡风家风,勇敢走出去闯荡,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是扎在地里,不能忘记反哺家乡大地。”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大峪新村胡刘卫生室卫生员李来善
二、振兴乡村、福泽乡里
在老村长家中,老村长王栓平对大峪新村的乡风旧貌侃侃而谈,他以客观的视角为实践队员讲述了大峪新村的发展历程并认可如今取得的发展成效。他说:“大峪新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在精神文化方面,我们保护并宣传了红七十四师革命旧址,同时在村里绘制粘贴了关于党和国家、文明和谐等相关的文化墙,用以潜移默化乡村新一代青年人;在乡村振兴方面,不论是稻渔生态园还是葡萄种植基地,都为大峪新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大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村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老村长
三、谱好“产业曲”,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在太阳葡萄小镇地下酒窖中,酒窖负责人乔琳为实践队员介绍了葡萄园以葡萄种植为基础,发展葡萄酒加工业并打造现代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业态,形成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负责人乔琳表示:“在探索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中,种植加工业已经具备了稳产保供、采摘科普等多种角色,由此衍生出的文旅衍生品中不仅透露着种植文化,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乡村中待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图为太阳葡萄小镇负责人为实践队讲解葡萄园产业模式
结语
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更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近年来,大峪新村把弘扬乡贤文化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在全村范围内选树乡贤能人,聚乡贤之力,团结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共话乡音、共叙乡情、共同治理、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合力,谱写生态、富裕、和谐、幸福新村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在太阳葡萄小镇的合影
7月15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首日于兴义市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双手触摸文化根脉,于行走的课堂里淬炼初心、凝聚共识。 烽火威舍忆峥嵘,青春步履淬初心 实践队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5日,长安大学理学院“党建赋能·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商南县青山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围绕“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帮扶 、产业调研”四大主题,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 |延河星火:档案溯心,宝塔铸魂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示精神,2025 年 7 月,西北大学“延河星火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7 月13日,长安大学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在龟兹博物馆与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触摸千年文明印记,全方位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