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通信学子对党史学习的深入,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于7月22日组织了一支“传承红色基因·通信学子学党史”暑期社会实践队。该队由10名通信学子组成,前往大连,追溯红色记忆,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党史、了解先辈的奋斗史、感受红色情怀,为培养和引导青年学生扎实掌握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出积极贡献。
在辽宁大连,队员们前往周恩来总理在大连,参观大连市委旧址,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在旅顺口区队员们将参观党旅顺日俄监狱党支部旧址,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党的坚强领导和个人奋斗的力量。
实践队成员前往大连市,寻访革命事迹,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活动期间对当地红色革命基地进行拍摄记录和对游客进行讲解宣传先烈事迹以及对老党员进行交流。弹指间,斗转星移;一刹那,转身百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原点,重新打开时间的间门,沿着岁月的河道顺流而下,细细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深深感受党领导人民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功业。
参观大连市市委旧址
图为实践队参观市委旧址。 王程钰 摄
大连市市委旧址是大连市党史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这座建筑是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市的早期组织活动和领导工作的重要场所。
实践队员杨一民说:“大连市市委旧址见证了大连市党组织的发展历程,是党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和精神的地方,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加强党性教育具重要意义。”
参观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纪念馆
图为实践队参观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纪念馆。 王恺宜 摄
3号楼前,一代伟人、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的雕像矗立在苍松之下。他气宇轩昂,面带微笑,注视着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的人们,欣慰的目光穿越百年。
雕像前,鲜花总是不断。感恩的大连人不会忘却周恩来总理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他们缅怀、致敬,爱戴与景仰之情山海为证。
周恩来总理与大连有着长达45年的不解之缘。从1928年至1973年,他曾先后8次踏上这方土地,其中1966年、1972年、1973年3次下榻在棒棰岛宾馆。不论是参加中共六大转道途经,还是陪同外宾参观访问,或是视察党务政务,在与大连人民相处的日子里,他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精神无处不在,也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大连人。
展室的讲解中这样说:“下榻宾馆期间,他衣食住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夏天,总是穿一件普通的白色短袖衫,脚上穿一双旧凉鞋。标准的四菜一汤,周恩来总理从不让做高级菜肴,常常只要普通的两菜一汤和一点粗粮。每天工作到深夜,也只要几片面包当夜宵……周恩来总理有一个自备的行李箱,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他从不让服务人员打开,因为里面装着他的睡衣、睡裤和袜子,上面打了补丁,他不愿让别人看见。当时,宾馆为周恩来总理准备了床上用品,可他只在褥子上铺了从家里带来的凉席、枕巾和夹被,拖鞋和牙具也是自己带来的。”
展品已旧,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总理形象却万古长青。
参观旅顺日俄监狱党支部旧址
图为实践队参观日俄监狱旧址。 强睿轩 供图
历史悠悠,沧桑巨变,走在吱呀的木地板上,成员们认真参观着陈列着的遗留“证据”,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的共产党人的狱中诗抄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壮士从容入狱中,身心似铁气如虹。农工革命成功日,万里江山一色红。”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院中展示着的最新研究发现——“狱中党支部”。1937年4月111名党团员被捕入狱,党员王其焕、翟清平先后被捕。两人被捕后,利用放风时间,在狱中秘密发展宁学贤入党,三人秘密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反抗斗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实践队成员们望着这座“人间地狱”,感受着战争带给这座城市、带给近代中国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图为实践队参观旅顺日俄监狱党支部旧址。 杨一民 供图
实践队员强睿轩说:“参观旅顺日俄监狱党支部旧址,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更能够铭记历史,警示后人。通过参观,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艰苦斗争和顽强抵抗精神,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这次西安邮电大学“传承红色基因·通信学子学党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每位队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发了队员的爱党爱国情怀,洗涤了心灵、锤炼了党性。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