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现代化基础农业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3-08-12 浏览:

西安的夏天是酷热难耐的,强烈灼热的阳光有时就是对于向阳勃发的作物来说都过于“热情”,农民们大多养成了早上六点左右到地里劳作,九十点回到家中吃早饭,下午四五点继续回到地里忙碌的习惯。

代寨村位于白鹿原白鹿仓附近,紧邻西安市灞桥区,是蓝田县西部的孟村镇下属村落。据悉该村有耕地341亩,人均耕地2.26亩,有农户189户,其中农业户口151人,劳动力75人,实际从事农业的人口仅69人,且年龄均大于50岁。

实践团成员于7月21日早上八点来到代寨村开展调研。首先采访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据她所述,她现在已经不再种小麦,而是将耕地全都租给承包商。关于租金方面,奶奶讲到,这片的土地根据承包商的评判标准大致可分为三档,第一档,每亩地每年可获得1500元的租金,并且1500元已经是她已知的承包商给出最高的价格;第二档,每亩地每年的租金在1000-1200元左右;第三档,每亩地每年的租金则在500-800元。承包商依据田地的肥沃程度、位置、耕地的形状等对地进行分档。在谈及土地承包的租金方面问题时,奶奶表示希望每亩地一年的租金能在1500元左右。

第二位受访者是一位正在自家院落里搅拌农药的大伯,从他这得知当地主要是以种麦为主,闲置的田地,大多数村民选择承包出去,而承包商大多选择种植果树。大伯表示,种地所需的种子、农药、收割、运输等成本极高,光种植小麦所花费的化肥,每亩便需200元左右,再加上使用收割机收割麦子,一亩地就要100元。尤其今年遭逢天灾,本来长势极好的小麦,偏偏遭逢连月的大雨,部分小麦还未完全成熟便发芽了,有的直接发霉,烂在地里。“虽然有收割机帮忙抢收,但一亩地的收成较往年仍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往年一块二的麦子,今年直接减到八毛,最近才又涨到一块”,大伯低头,看着手上的活叹息道,半晌无言。


实践成员向农户了解农药使用标准.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耕地种植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高科 摄


“现在的农民真的比之前要好太多了,以前哪有收割机和农业补贴呀,全都是靠自己下地里头去收麦。”一对八旬的老夫妇在自家门口跟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真的很高兴有人能切实来关心他们家的小麦收成。谈及小麦的种植成本,他们说种子、化肥等花销都越来越贵,一亩地光种子就需要7、80元,肥料他们选择用农家肥和市场上买的化肥交替混合使用,但化肥的开销依然占种植成本的大头。“我们政府好啊,每年都有补助,之前是一亩地给50元,现在给80元”,两位老人都表示他们能切实地感受到政策的好处。

从其他农户口中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每年政府都会给农民分发农业生产补贴,其金额将会根据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进行合情合理的分配,同时乡镇也会定期给农民普及农业补贴相关政策和知识。两位老人表示,关于国家对农民的帮扶政策,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宣传是她唯一的了解途径。因为子女都不在身边,智能电视的操作对他们来说也相当困难,平日里就种种地,和老伴聊聊天,也没有通过看新闻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习惯。当谈及为何年事已高仍选择继续耕地时,两位老人表示因为自家的田地比较偏,也比较分散,所以没有承包商愿意来承包。虽然继续种小麦更多是未了自己家吃,也不依靠卖小麦获得大的经济收入,但鉴于年纪大了也不太干得动,外加今年涝灾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爷爷也表示想将自己家的田地租出去,自家种点蔬菜就行了。


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及收成的影响.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农业补贴情况。通讯员 吴高科 摄   


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化肥选购方式.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化肥选购方式。通讯员 吴高科 摄


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出现二次施肥此类特殊种植环节的具体原因.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农户询问天气情况对农业的影响。通讯员 吴高科 摄


在与农户及村干部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今年的涝灾给该村农民们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整个村近一半的麦子不是直接烂在地里,就是收了后发现麦子发芽,卖不出去。村干部表示,除了与不可控制的天气因素有关,这还与村中极其缺乏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着一定关系。单以代寨村为例,农作物抢收、晾晒不及时,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不只是农民们的一句“心有余而力不足”能概括的,更进一步的是,村中从事农活的大多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即务农人员的人口老龄化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

关于村中为何没有青壮年,大多只是老人在务农,村民们的话语便已给出答案。据村民所述,现在个体户种地成本太高,农药一亩地100,播种60,犁地60,旋地50,收割一亩地晴天100,一下雨价格就涨到120了。往年一斤小麦一块二左右,一年也就只能赚几千,而去城里的年轻人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农村种地的收入甚微,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所需,这就导致农村60岁以下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在家种地。由此可见,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户以不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为了更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成了当今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要谨记习总书记的殷勤教导,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土地流转和连片开发建设,以土地承包代替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生产模式,发挥其规模效应,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作物数量,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收益,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使用率。


责任编辑:赵雅旎 胡伟健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走进咸阳纺织博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走进咸阳纺织博物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追寻历史脉络感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追寻历史脉络感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学院“三下乡”探访历史遗迹 感悟文化传承力量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