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能动“碳”路队驶入华家岭北麓的山川,寻找镶嵌在那里的一颗闪亮耀眼的明珠。在那里,民族和睦、发展繁盛,它就是白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新添堡回族乡用心用情齐调“爱国主义,节能低碳”双色,共绘民族团结、绿色生活、乡村振兴新画卷。
图1:实践团队成员在新添堡村纪念馆合影
赓续“满缸水”精神,调好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红底色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新添堡村纪念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会宁县新添堡回族聚居区,成立了会宁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红色政权——新添堡苏维埃红色政府。1936年10月,红军途经会宁县新添堡回族聚居区时,为发扬优良传统,开展了“满缸水”运动。他们从山下把水挑到回族群众家中,主动打扫街道和院落,并用自己不多的粮食救济回族群众,回族群众感激地称红军为仁义之师、救命军。
图2: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新添堡村纪念馆
多年来,新添堡回族乡各民族群众传承着“满缸水”精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竖起了一面民族团结的新旗帜。全村勠力同心,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满缸水”精神的激励下,全村团结一心,脱贫奔小康,并成为会宁县兴村“四改”惠老区示范项目之一,为探索建设低碳乡村的实践做出了贡献。
积极落实“四改”政策,用好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基色
随后,新添堡村主任郭小刚,带领实践团队参观村里“四改”实验点。试点家庭都在政府的帮助下安装起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太阳能加热的水通过管道进入房里的热炉,加热房间。“冬天的时候都不需要暖气了,省了好一笔呢,还可以通过这些开关控制房间和床上的温度。”村民掀开床上的被褥,团队成员才发现其中的“洞天”:床上也布下了水管,同样可以控制被窝温度。据郭主任介绍,通过“四改”项目,农户每户每年可节约采暖费用1800元以上,减排二氧化碳5吨以上。团队在村里家里看到, 不锈钢橱柜、智能化煤气灶等家具也应有尽有。“生活比之前幸福省钱多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据悉,新添堡村目前已有一百九十多户进行了“四改”,在后续会逐步推广,做到全覆盖。
图3:实践成员走访“四改“家庭实验点
出了村民家后,实践团队发现,村里正在重新布设下水管道,并增设蓄水池,让村民们喝上干净充足的水源。“村子下方也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养殖厂的污水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能有效做到降污治污。”郭主任站在正在建设的村民生活广场,憧憬地跟团队介绍道:“马上这里不仅会有广场,还会有居民服务中心,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所规划的,你们下次来的时候,会更好!”
图4:村里正在重设下水管道,保障居民用水
“双碳”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或许新添堡村的村民并不理解什么是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但他们知道,通过“四改”政策、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他们的生活正变得更加健康、幸福、美好,他们生活的村庄正换旧貌、展新颜;身为新时代科研者,唯有深入基层、切身体验,才能真正明白群众需要什么,从而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学院“三下乡”探访历史遗迹 感悟文化传承力量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