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促使青年自觉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7月11日,长安大学“寻访重温考察足记,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延安,以“红色党史学习”为主题,深入展开延安精神学习实践宣传活动,深入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在指导老师张连博的带领下,由八名研究生成员组成的实践队前往“四八”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等九个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发扬延安精神,谱写时代华章、寻访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回顾九站
7月11日,实践队前往凤凰山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内凤凰山下,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一张床、一个桌、一张木制板凳、一条布满补丁的旧绒毯映入眼帘,这是革命先辈们在凤凰山麓的生活写照。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被一代伟人的朴素精神深深打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党军领导人率领着简陋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队员们深感“得人心者得天下”之道理。
图为实践队于凤凰山参观学习
延安市陕甘宁英烈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纪念着遇难的革命先列们,怀着悲痛之情,队员们默哀悼念革命先烈,通过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敬仰,通过献花表达对先烈的追思。在阅读碑文和老师讲解中,队员们仿佛回到那个年代,回顾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他们不怕牺牲,坚持信仰与真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这份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保护烈士陵园,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续发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深切感受和平的珍贵!
图为实践队在四八陵园前默哀悼念
杨家岭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深刻地教育和启示着后人。一处处旧址,一张张照片,让队员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生动丰富的教科书,加强了队员们不断学习和寻找精神力量的信心。
图为实践队杨家岭旧址听前辈讲党史
实践队队员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实践研学。了解到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党由弱变强、由败转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培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展览单元分别展出了毛泽东用过的小炕桌、骑过的小青马,周恩来穿过的皮大衣,谢子长用过的手枪,中央党校礼堂“实事求是”石刻等文物。在照片、文字、实物中,队员们学习到昔日先辈们的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刻领会到党为人民奋斗的历程,深切感受到其中坚实的力量。实践队也从烈士们牺牲前慷慨激昂的书信中,深深地感受到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这些都令后代敬佩不已。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1947年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保卫延安部队负责同志,反复阐明放弃延安的重大意义。队员们聆听了景区工作人员关于王家坪党史故事,受益匪浅,深感党的思想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为实践队员在王家坪旧址的参观学习
宝塔山和延河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精神,新延安、新中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由新一代继续书写。站在宝塔山前,队员们仰望宝塔山并深刻感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延安精神都是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指引革命前进的灯塔,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发源地,是取之不竭的革命财富。
图为实践队在宝塔山合影留念
在枣园里,这些旧居的摆设非常简陋,只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与人民和军队同甘共苦,共克难坚持斗争,创造了伟大历程。枣园里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塑吸引着实践队成员。他们的群像是一座丰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充满希望与信心,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种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青年不断前行。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提高内在修养,不追求物质享受,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升自我。
图为实践队在枣园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在西北地区的党派出机构,是党在西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武装斗争,创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参观完毕,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核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实践队成员通过重温火热的革命岁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实践队在怀念革命先烈们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7年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习总书记的“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些关卡锻炼了他,培养了他的坚强意志。
通过参观,实践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也感受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梁家河的巨大变化,激励着实践队成员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我们深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图为老师为实践队队员讲解梁家河村村史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