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边疆建设与兵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服务国家战略、扎根西部边疆的号召,7月14日至22日,长安大学“边关实践砺青春・兵团精神筑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五师双河市,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兵团精神寻访之旅,通过实地探访、沉浸体验,深切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历史为脉,追溯屯垦戍边奋斗足迹
从戈壁荒原到绿洲新城,兵团人用双手书写的奋斗史诗,在一座座展馆中静静流淌。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第五师双河市陈列馆、第五师八十三团沙山军垦陈列馆,透过一件件承载岁月记忆的实物与史料,触摸屯垦戍边历史的温度。展馆内,锈迹斑斑的生产农具与开荒器械静静陈列,它们的每一道划痕都镌刻着兵团人战天斗地的勇气——坎土曼劈开戈壁的坚硬,镐头叩击荒漠的执着,筐篓承载着从石头缝里 “抠”出耕地的决心。
沙山军垦陈列馆馆长、军垦二代李祥为大家讲述坎土曼的故事并现场演示使用方法时,更是让这些老物件有了温度:“你们是祖国的苗子,要把听到的、看到的传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每个人多讲一个故事,兵团精神就多一分生命力。”正是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串联起兵团人在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中所创造的不朽功绩。让实践队员们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深切体会到兵团精神穿越岁月的强大生命力。
文化为魂,传承兵团精神时代血脉
文艺的力量穿透岁月,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7月15日,实践队员们来到我国首家以诗人名字命名的诗歌馆——艾青诗歌馆,馆内的专题展览《绿洲上的诗行》,系统梳理了艾青以诗歌记录兵团建设的文学实践,展现出文艺工作者与军垦事业之间深厚的精神联结。实践队员们认真研读了《年轻的城》等经典作品,在字里行间感受艾青对兵团建设的深情记录,以及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7月17日,实践团队走进八十六团博河奔涌陈列馆和蔡志新文化艺术展示馆。前者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讲述了八十六团从初创时期的艰苦卓绝,到改革发展中的勇毅前行,再到新时代维稳戍边、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篇章。后者聚焦本土艺术家蔡志新的创作,《博河奔涌》《兵团姑娘》等作品及特色邮戳等,无不透着兵团人对土地的热爱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彰显着兵团精神在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创新。在90团军垦家风馆、团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团队通过实物、影像等感受到兵团家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风传承,深刻理解了胡杨精神与兵团精神的内在关联,见证了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创新。
戍边为责,体悟国土寸土不让的担当
边关哨所是兵团精神最硬核的实践现场,实践队深入边境哨所与警务站,在狂风与戈壁间,亲身感受戍边人那份熔铸于血脉的忠诚与坚守,深刻读懂“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这句标语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八十一团塔拉夏沟哨所前往第五师双河市边防指挥中心的道路两侧,藏着别样的感动。鲜花与向日葵织就绵延的花带,石头上绘制的吉祥物“葡葡”“萄萄”憨态可掬,一块块彩绘石上,戍边故事被细腻勾勒。这些细节生动诠释着兵团人不仅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如初,更用巧思与热爱,把对家国的赤诚,悄悄融进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让艰苦的戍边岁月绽放出温暖而坚韧的光芒。
在90团阿拉山口哨所,实践队员迎着呼啸的劲风、顶着烈日,沿着崎岖山路登上哨所瞭望塔,极目远眺边境线,亲身体验戍边人“大风刮不动卫国戍边信念”的坚守,深刻理解了戍边工作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马所长讲述的红星老三班“战风沙、守国门”的事迹以及“向日葵”的故事,让“祖国领土一寸也不能少”的誓言掷地有声。八十九团小喀拉达坂边境警务站里,上海支边女青年沈雅琴牺牲在戍边路上的故事令人动容。警务站的屯垦园里,战士们用“一把镢头一支枪”的南泥湾精神,在荒滩上种出蔬菜、养起畜禽、打造花园,这片自给自足的“生命绿洲”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戍边不仅是守护国土,更是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担当。
发展为证,见证边疆振兴崭新篇章
从戈壁拓荒到产业兴边,兵团大地上正续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7月1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八十三团园艺三连的葡萄种植园。兵团职工介绍,现在葡萄正处于上色期,一亩葡萄地能产一吨多的果,去年卖到了5到6块钱一公斤。从最初的戈壁滩到如今的“甜蜜产业”,葡萄藤上结出的不仅是果实,更是兵团人“抱团发展、勇于创新”精神的结晶。在八十三团天鑫鸵鸟养殖基地。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鸵鸟从孵化到成年大概需要一年半时间,鸵鸟全身都是宝,合作社不光搞养殖,更注重产品深加工,已做出鸵鸟肉干、风干肉等特色产品,还在开发鸵鸟油做成女士护肤品。天鑫鸵鸟养殖基地是兵团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成果,带动了周边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在矗立于祖国西北边陲的阿拉山口国门下,实践队员了解到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作为亚欧经济活动、物流来往要塞,犹如瀚海明珠点缀于新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中欧班列的运行情况以及附近界碑的相关知识。实践队员远距离凝望神圣界碑,深刻体会到“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沉甸甸分量。此次国门之行,无疑是一堂生动且震撼人心的国家主权与安全现场课。它让实践队员们走出书本,真切触摸到国家主权的具象化体现,深刻理解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将忠诚与担当的种子深植于心中。
从历史展馆的岁月回响到文化场馆的精神共鸣,从边关哨所的坚守担当到产业基地的创新活力,此次边关之行,实践队员们全方位、多角度触摸到了兵团精神的厚重内核与时代温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不仅是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印记,更是流淌在兵团人血脉中、续写在边疆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们将以兵团人为榜样,把从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把 “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 的信念融入学业与事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以青春之我担当时代使命,让兵团精神在新的时代坐标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供图:周静
供稿:吴德林
初审:李佳洁
复审:吴德林
志辉源石酒庄,如一颗璀璨明珠,静卧于贺兰山与黄河的环抱之中。横亘200公里的贺兰山,以巍峨身躯为葡萄园阻隔风沙寒流,馈赠下得天独厚的生长秘境;东侧奔腾的黄河水,则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为葡萄注入蓬勃生机。正是这片被称作酿酒葡萄“黄金地带”的沃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边疆建设与兵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服务国家战略、扎根西部边疆的号召,7月14日至22日,长安大学“边关实践砺青春兵团精神筑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生产建
探访 贺兰晴雪 酒庄:一场葡萄与酒香的邂逅 7 月 31 日,一场充满酒香与田园风情的探访活动在迦南美地酒庄拉开帷幕。我们沿着葡萄藤蔓延的轨迹,深入酒庄的各个角落,从生机勃勃的葡萄园到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再到蕴藏时光秘密的酒窖,最后在四款佳酿的芬芳中
贺兰山东麓的风,裹着八月骄阳的温度,吹动源石酒庄葡萄园里层层叠叠的绿叶,也吹动了我们这群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的衣角。2025年7月28日,我们站在灰白色的砾石滩上,眼前巨大的矿坑岩壁沉默矗立,而藤蔓却在石缝间迸发着不可思议的绿意。这
为积极响应“培育葡萄酒等特色产业+旅游”融合业态,打造绿色富民产业链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我们走进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山东蓬莱产区。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酒香悠韵,鲁地新程”调研队抵达山东蓬莱,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