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全方面推进“五位一体看中国”的统筹布局,发动青年学生去了解认知乡村,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情况,2022年8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同频共振-助力乡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9人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堡子村开展调研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队通过线下观察和走访村民的方式对乡村振兴与发展进行调研工作。在考察了解后,实践团发现,截至2020年,堡子村全村脱贫,全村农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实践团通过村书记了解到,堡子村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全村苹果面积1256亩,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在乡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主力村民务工、产业发展,村民的工作问题已解决,村民营收大大增加。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书记
此外,就村民营收情况实践团了解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堡子村建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与光伏发电、生态农业产业园等现代化经济发展公司合作,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在政策落实与政府扶持下,堡子村经济稳步发展,所有群众精气神、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查看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资料
调研团队采访了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受益者之一的养牛场场主,场主最开始是贫困户,通过养牛实现脱贫致富,由最初的7头牛到现在的40多头牛,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如今,一头成年肉牛可以卖3万多元,场主的生活也随之幸福起来,同时也为堡子村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养牛场场主调研访谈
当天下午,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无臂羊倌”刘斌的羊场。在堡子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刘斌申请到发展资金,踏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此后,刘斌以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同村乡亲们脱贫致富。2018年,刘斌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讲述脱贫攻坚战中所经历和奋斗的故事。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刘斌在羊场门口合影
8月17日早晨,在实践团队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在村中进行志愿活动,帮助当地村民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以自身微薄力量帮助当地村民,服务社会。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帮助当地村民打扫卫生
通过本次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成真切了解到农村“脱贫、致富、振兴”的三部曲,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政策有着感同身受的了解,对“五位一体看中国”的总体布局加深理解,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殷切希望,并决心与乡村振兴同频,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发展。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