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西迁之光青年宣讲团师生16人前往江西萍乡多个村镇,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入户走访、游客访谈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实效性的社会调研。
在调研开始前,师生就萍乡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以及特色文化查阅了相关资料,编制了主题为“红色旅游发展对上栗经济影响度”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践团队首站来到福田镇双源村,杨陌涵和朱悦熙同学面向村干部、群众及老校长亲属开展了“传承西迁精神,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宣讲。杨陌涵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在彭康校长的家乡开展西迁精神宣讲,很激动也很有感触,这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扬西迁精神和讲好彭康校长革命事迹的决心。会后,彭康校长的亲属带领师生共同参观了校长故居遗址和他幼时曾就读的私塾。师生现场开展了采访调研,详细了解了双源村居民的生活情况,并就彭康故居修复、与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联动以红色旅游带动居民增收向村委会提出建议。
安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与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是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师生走访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学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和不畏强权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随后,团队一起前往上栗镇斑竹村,参观学习了斑竹山起义历史陈列馆,了解了上栗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通过学习,实践队员深受教育启发,李科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淬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动民族复兴早日实现。在斑竹村村委会,实践团队在南亚娟等三位带队教师的带领下与当地群众进行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交流探讨。傍晚,返回住宿地的实践队员走进附近的清溪村,继续开展了入户访谈和问卷调研。
截至目前,彭康书院西迁之光青年宣讲团实践团队已经在江西上栗开展了5天的社会实践。自7月25日团队抵达江西上栗后,依托西迁之光辅导员工作室,除乡村振兴社会调研外,师生还结合当地实际,同步开展了一系列其他卓有成效的实践工作。首先,团队努力争取到当地政府支持,充分利用杨岐山景区文化宣传舞台,多次循环播出了提前录制的“有乔木兮生沪上,迁西北兮与郁苍苍”西迁精神宣传视频。其次,团队同学们还录制了9个配乐宣讲音频,利用广播在景区和上栗下辖各村庄播放,真正将西迁精神和彭康革命故事送到江西萍乡校长的故乡。此外,实践团队还共同创作拍摄了一部汉服特色宣传视频,并对杨岐山景区的烟花秀进行了直播,在借力景区资源开展西迁精神传播的同时,也助力景区的宣传推广。
西迁之光青年实践团队在西安交通大学团委和学工部、彭康书院的大力支持下,赴江西的社会实践还在继续深入推进。同学们表示此次来到江西萍乡,虽然工作辛苦忙碌,但收获丰富快乐充实,不但检验和运用了学校所学知识,而且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青春之花在实践中灿烂绽放。
日前,由清华大学主办,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线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2022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推荐的3个课程团队全部获奖!其中,建筑学院
近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布了2022-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项目立项结果,我校申请的《陕西省国际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研究》《中亚五国中文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文+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
近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布了2022-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项目立项结果,我校申请的《陕西省国际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研究》《中亚五国中文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文+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
星光不问赶路人沧笙踏歌再向前长安大学2023年新年贺词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光阴穿越年轮迎来了2023,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长安大学党政向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长期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各界友人致以诚挚问候和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