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延安精神的诞生地,肩负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基地和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去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了纲领性规划。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提出了关于《系统推进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吴普特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灾害频发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重化工能源区、是我国革命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障碍最多的区域,也是目前我国经济与生态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因此,黄河治理的根子在流域,黄河的重点在中游,中游的关键在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
为此,吴普特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顶层设计。制定出台黄河中游重大规划政策,建立黄河中游区域省际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机制。加强省际之间、各市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交流,探索建立中游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省际河长之间的水污染会商机制,解决中游流域污染治理问题。建立黄河中游生态补偿工作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切实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第二,加大黄河中游科学研究力度。发挥区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研究制定黄河中游整体生态保护框架和规划,切实摸清中游区域的家底。围绕黄河洪水风险、脆弱的生态、水资源短缺以及高质量发展等主要问题,特别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牛鼻子”,抓紧开展科学研究,强化实体水-虚拟水统筹管理,以水定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施水土流失过程和主导要素智能监测,构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精准治理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黄河中游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
第三,评估黄河中游植被承载状况。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明显增加,仅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建议国家尽快实施以特色生态衍生产业为中心的绿水青山提质增效工程,解决生态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生态功能提升和绿色升级发展途径三大问题,打造坝系田园经济综合体,实现流域清洁生产,壮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实体,确保绿色长久的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加强,促进绿色升级发展。
第四,推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治理立体布局上,应充分考虑上中游自然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性,按照重点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布局。在治理上以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和黄河中游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黄土高原变绿、变美、变富。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联合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显著提升了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耐久性,为航空交通安全提供了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7月12日至20日,陕西科技大学“辉光日新”科普支教服务队赴汉中市南郑区法镇茨坝村开展系列科普支教服务活动。 做中学,用趣
前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红十字会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和全省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和管
3月20日,“榜样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出席。学校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获奖学生导师代表、思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分“问学篇”“通达篇”“
传承 之路 :红色 基因 在高校社团中的弘扬与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