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创业者们,如何正确爆发你的“野心”?

互联网 2015-09-30 浏览:

我在“在行”上有个项目是“传统行业如何转型互联网”,一直无人问津,前段时间终于破了处,并从中了解到,传统行业的成功者:1、对互联网领域觊觎已久;2、对市场有大量一厢情愿;3、非常重视之前缺少的技术环节。

有野心是好事。身为一个创业者,绝对不能没有“野心”,因为这是你与一般人唯一的分别。如果你连强大的企图心都没有,那就绝对不适合创业。但误区也是客观存在,不得不指出来。

创业者 创业经验分享 互联网创业

产品应为先,平台化是之后的事

很多年以前我也写过程序,认识一些技术大牛,大家根本不在乎小白们会不会用,只在乎其他人觉得我的东西不,追求的是用最少的代码,用最的方 法,把这个功能写出来,至于功能本身能不能帮别人解决问题,我一点也不在乎,因为那是产品经理的责任。我的大脑要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像是去研究更新、更 的技术。

如果创始人不懂技术,又一味追求技术负责人的技艺高超,很容易找到一些“纯粹”的工程师。而问题是,大多数用户根本不知道技术是什么,对他们来说这个东西也一点都不重要。Paul Graham写了几十年的程序后,提出一项真知灼见:“不要开发聪明的东西,而要开发人们想要的东西。

过去十年,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大量公开的代码和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强大的程序。但是长期如此就造成了现在人们往往更想去设计出聪明的东西,但 却不易聚焦于开发用户想要的东西。现在是一个以产品为中心的世界,用户并不关心某某产品的程序是不是用C语言写的或者是用别的语言写的,他们只在乎:运行 速度飞快,界面清楚明了,操作合乎直觉。

若要打造最好的产品,必须了解使用者是谁。经常关注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一点至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人们的品味和流行的事物是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除非用心了解使用者的改变、成长和发展方向,否则不可能创造出跟上他们脚步的产品。

这时候有人会疑惑了 —— 到底是应该先有内容,再有平台;还是先有平台、 再找内容呢?这就好比该先把生产线设备都准备好,再接订单;还是先接到订单,再来搞定这些设备。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 —— 没有哪个公司,会在不知道自己要生产什么产品前,就大兴土木盖工厂。也没有哪个客户,会在不知道你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膏药前,就把宝贵的订单下给你。所 以,重点是先找到那个能够帮客户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且最好是个痛点,那么订单和生产线,都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也就是说,建立平台要在杀手应用之后。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打车打不到、拒载这些迫切的问题的存在,打车应用也不会迅速窜红;如果不是在上网的交互体 验上有所突破,iPhone也不会在市场上热卖。平台化,都是之后的事情。平台大梦虽好,但如果没有杀手应用带来的第一批用户,都是白搭。

为了创造杀手应用,你必须想出好的产品功能,并且快速开发,与小部分的用户一起测试,搜集数据。接着,要是有个新功能提高了一项关键指标(例如人们使用的频率、时间或花费增加),你就将此功能提供给所有用户。如果产品某功能改良后效果不佳,则必须调整或删除。

数据不会说谎,在此过程中没有太多出错的空间,除非你不擅长做这些:

想出可供测试的产品改良方法;

厘清如何评估产品改良的成效;

判定手中产品功能的相关数据会让核心指标提高或降低。

创业者 创业经验分享 互联网创业

早期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

转型到互联网领域,会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和想像,会希望有一只梦幻团队。在理想世界里,你在早期阶段可以真的雇用到这些人,但在现实中恐怕要呵呵。所以我们只能先看看理想的团队的结构,确认前进的方向无误,那么这时候最好先深入研究谁能提供下列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1、你正在开发什么产品?

2、该产品是否解决真正的问题?

3、我们在为谁(目标用户)解决问题?

尚未打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前,团队里专门负责产品的人不太可能超过一位(理想情况下,还会有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也就是共2人)。只有等到产品上 轨道,才需要扩大产品团队的规模。打车类的产品相对复杂:由乘客和司机组成,两个应用必须同时运作,才能到达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阶段,所以需要的开发量比 较大。如果应用不复杂,那么产品经理只需一位就好,其他的钱最好先花在聘请工程师上,全心为公司开发更好的技术。这个时期会遭遇的瓶颈通常不是产品功能的 点子不足(是的,点子往往太多),而是如何快速让用户使用所有的产品功能。

在开发过程中,通常还会突然冒出其他问题,比如:这个应用看起来如何?这个应用使用起来如何……负责回答这些问题的是设计团队(通常隶属于产品团队的一部分)。也许你真的只有聘请一位设计师的预算(有时候还是兼职的),但为了提供杀手级产品,你必须与设计师更密切合作。

所有产品人员其实都是在回答“开发什么”的问题,有的团队划分出产品经理、设计师、用户体验专员等职位,对早期团队来说,真是既无聊又没意义。实际 上,应该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每个人的专长的确不同,但到头来,大家都是应用的使用者,而且许多领域会重叠,所以应该鼓励所有人都注重整个产品经验,而非只是单一的、自己的那部分

所以一般来说,团队成员会包括:

1人:创始人人引领产品愿景和管理;

2-3人:理想上,另一位创始人是工程师,有天使资金后,应该至少再招另一位工程师(或两位)加入;

1人:你可能无法聘请一位出色的全职设计师,但至少每周要能交流一次;

1人:此时大概也无法聘请一位全职的QA人员,实际上,确认应用运作无碍的重任,落在仅有一人的产品部门上。

综上所述,团队成员共为五、六人。如果应用较为复杂,需要建立一个较大的团队。需要全职设计师、iOS工程师、安卓工程师、几位后端工程师、几位外包人员以支援开发,最后再找来一位QA,这样团队成员约为十到十二人。

创业者 创业经验分享 互联网创业

敏捷开发与同地开发

人有了,一般来说会采用敏捷开发的模式进行具体工作。所谓敏捷开发,是指在一段固定的短时间内,提供有价值的功能或改良,一般持续一或两周,目标是 从头开始,提供某个有价值的东西(一个特定功能)让用户使用。为什么它很普及?因为每两周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新功能或改良,代表每两周用户能测试新功能,让 你评估是否要留下这个功能。

敏捷团队的定义,是指一群人完全独立自主,采用、执行、测试、配置一个产品功能,最后让用户使用。这个概念相当棒,如果团队规模小,运作成效会很好。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团队成员应该在同一个地方,尤其是只有产品/设计/开发等少数成员的小团队。原因如下:

我们先从理想情况开始,如上所述,组织(目前小规模)产品开发团队的真正目标,是让他们有能力快速推出应用的新版本,这件事仰赖有效沟通,过程并不 容易。为了能经常“推出新功能”,就要持续改善代码,等用户使用后提供反馈,再看看应用是否因此变得更好,你必须在每个可能的层面上追求效率。也就是说, 要让整个产品/设计/开发/品控团队都在同一个地点,随时待命。如果其中一位或多位成员在远地工作,只会让沟通效果不佳,少了大家在同一个房间面对面沟通 的机会,也无法随时私下交流。目前你的团队规模还太小,尚无法各自为政。但如果你的应用在之后以疯狂的速度成长,沟通绝对仍是关键,因此你现在所建立的沟 通文化,未来将得到丰厚的成果。

创业者 创业经验分享 互联网创业

推广策略:先找竞品

把应用开发出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用户来用。基本上没有经验的人的答案千篇一律:“我们会用尽各种方法推广。”这和什么都没说一 样。每个创业者都非常努力在推广他们的应用,但最终真能在市场上获得海量活跃用户的屈指可数。所以非常努力去推广,只是基本的工作(或者说愿景),但不是 一种致胜策略。

除了有愿景,还有要务实、按部就班的市场策略。你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竞品是谁?

拿一款APP来说,如果说什么是最大的竞品,我会说是游戏产业。这不是玩笑,只因为一款应用上市在这个红海中的红海最先决的条件就是被找到,用户都 找不到的应用有什么价值可言?而当游戏把各种应用市场的榜单占满时,你连最基础冒头的机会都没有了。再举个例子,假设你制作了一款闹钟,想的可能是放在生 活类别,但详细观察当你将闹钟放在生活品味这个类别后,会发现什么房屋出租、二维码之类都在此类,那么这些就都是你的竞争对手。所以说,在曝光这个角度 上,竞争对手并不是类似功能的产品,而是放在同个类别、能占据用户时间的产品。

要想一上来就对所有用户产生网络效应,大公司恐怕也很难做到。但如果先针对几千人、几万人的小群体,而后渐渐扩展,则是小团队也做得到的,这也是绝大多数成功公司最初使用的策略之一。Facebook从校园开始流行、知乎从互联网/媒体圈开始发展,都是一个道理。现在问题来了:哪个小圈子最能从你的第一版产品中得到价值?而累积了这些用户后,又能够延展到哪里去?

如何获取用户,很多人一定会立刻想到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穷人的原子弹,但要提醒的是,玩社群是非常花精力和金钱的,叫原子弹是因为人与人的互动具备散播性,一旦切中角度,后续发酵将超乎预期。所以在产品上线前,先要问问自己各类媒体的发布与运作是否都准备好了

另外,作为创业者,生存就是一切。当上线后,创业者要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在最快的时间对产品做出修正,市场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抛开一切原则,迎接市场才是。

最后,如果创业者做的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用户来沉淀的产品时,就没办法等待社群慢慢的发酵,只能用用广告大量、精准地取得用户。但是关于“如何 精准取得大量用户”也是一门深奥的技巧,并且背后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预算,如果没什么学费可以缴的话,建议还是先在大公司相关的部门先工作几年再出来创业, 或者直接找到一个能把这块搞定的合伙人会比较好。

创业者 创业经验分享 互联网创业

很多时候,往往我们开发多时的产品因为市场的不领情而胶着不前,而自己认为不可能火的小产品却可能在市场大放光明,那么当你的产品在互联网这个红海 中的红海中被打捞起来之后,下一步就要思考这个应用对于用户而言,到底将有怎样的帮助,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根基,并不是产品优化或者产品格局够大市场就会 接受的。想清楚了,成败在天,无愧于心。

注:作者来自知乎和创新工场,雷锋网编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修饰。本文重点来谈谈“转型”互联网创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留学申请,想跨专业怎么办?

留学申请,想跨专业怎么办?

日前,启德教育发布《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近七成中国学生在留学申请时有跨专业的想法。对学子来说,留学转专业的考量因素有哪些?如何顺利收获心仪专业的录取信?本报记者对话了几名中国学生和留学领域专业人士,

让更多留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让更多留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学习和考察真的让我有很大收获。”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华清已经在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学习了3个月。学习期间,她还考察了当地几座古城,收获颇丰。 张华清是陕师大中亚研究所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9月13日,作为陕师大和乌兹别克斯坦撒

留学期间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留学期间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求学海外,清晰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学子管理学习时间、提升专业技能,因而越来越被重视。 职业规划包含哪些内容?中国留学生如何增强求职竞争力?本报记者采访了几名海外学子和职业发展领域的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了解自己,尽早规划 留学英国的陈子鹭在

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请受理工作的公告

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请受理工作的公告

为做好2024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请受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受理范围 1.陕西省内有关高校(非国家公派项目直接受理单位,受理单位名单详见https://www.csc.edu.cn/article/2515)在职、在籍师生。 2.陕西省内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在职

2023中国国际教育展举办—— 求学海外,有哪些新动态

2023中国国际教育展举办—— 求学海外,有哪些新动态

托福和GRE考试区为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英国教育展区的相关负责人正在答疑。 教育展设置了高校海报画廊,展现教育创新成果。 日前,被誉为“中国留学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362所教育机构参展,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