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烽火迁厂路,窑洞实业魂 —— 陕西工大学子在长乐塬读懂 “工业抗战”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 2025-08-19 浏览:

7 月 31 日,骄阳下的宝鸡长乐塬草木葱茏,材料工程学院 “三下乡” 实践团的脚步踏在这片黄土上时,鞋底仿佛能触到历史的温度 ——80 多年前,这里曾是民族工业在烽火中扎下的 “根”,如今,抗战工业遗址的窑洞与厂房仍立在原地,像一部摊开的老书,页脚卷着硝烟的痕迹,等青年学子读懂那些关于 “守” 与 “拼” 的故事。

2025_05_22_11_52_IMG_7815.JPG

“那会儿的厂子,是跟着炮火跑的。” 站在长乐塬遗址的 “迁厂记忆” 展厅前,讲解员的话让实践团成员们攥紧了拳头。1937 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砸向沿海工业带,荣氏家族在长三角的工厂被炸得只剩断壁,上海 2000 余家工业企业半数成焦土,最终仅 164 家能拖着设备西迁,国民经济的 “血脉” 眼看就要断了。

“不能让厂子落在日本人手里!”1938 年武汉会战前,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奔走推动下,64 家企业咬着牙踏上内迁路 —— 这不是简单的搬家,是民族工业的 “生死突围”。申新纱厂的工人们最清楚:他们要拆 3 万枚纱锭、400 台织布机,把铁家伙分装成数百个木箱,先经长江水路往上游运,可敌机天天在江面轰炸,船得绕着硝烟走;到了陆路,翻秦岭时没像样的路,骡马累倒了一串,工人们就脱了褂子扛箱子,肩膀磨出血泡,在泥泞里踩出的脚印里混着汗和土,硬是把设备一寸寸挪到了宝鸡。

2025_05_22_11_58_IMG_7825.JPG

“3 万枚纱锭,是 3 万颗没被掐灭的火种啊。” 实践团成员李雨桐看着展厅里复原的 “扛箱工人” 雕塑,眼眶发热。那些被工人们护在怀里的不只是机器,是 “实业救国” 的念想 —— 抗战前线要军布,后方要民棉,这些设备转起来,国家就还有 “造血” 的劲。

“到了宝鸡,难才刚开头。” 走进遗址深处的窑洞工厂,夯土墙上的凿痕还清晰可见。内迁来的企业挤在宝鸡斗鸡台一带,物资紧缺得能逼哭人:没有进口棉花,本地粗绒棉纤维短,纺出的纱总断,工人们就蹲在车间试,改梳棉机的转速,调牵伸的张力,把 “土棉花” 试成了能用的纱;柴油烧完了,细纱机转不动,大家围着机器琢磨,竟造出 “马拉传动装置”—— 让骡马绕着轮盘走,靠牲口的力气带动机床,硬是让车间维持了 30% 的产能,军布的生产没断档。

2025_05_22_12_46_IMG_7840.JPG

最难的是建厂房。敌机还在天上盘旋,平地盖厂房等于给炸弹当靶子。“往地下挖!” 厂子负责人拍了板。可宝鸡本地缺砖,得从咸阳、西安运,火车哐当哐当跑三天才能到;没水泥,就用石灰混黄沙拌砂浆,石灰还得从百公里外的耀县拉,工人们拉着板车跑山路,天亮出发,半夜才回。

2025_05_22_12_45_IMG_7839.JPG

就这么 “抠” 着干,从 1940 年到 1941 年 2 月,24 孔窑洞在黄土坡里 “长” 了出来 —— 总长 1.75 公里的 “地下工厂” 纵横交错,窑洞壁被夯得紧实,顶上架着木梁防塌,既能躲轰炸,又能当车间。实践团成员伸手摸了摸窑洞的土壁,掌心能触到微凉的潮气:“这哪是窑洞,是工人们用手抠出来的‘保险箱’啊。” 在这里,纱锭转起来了,布匹织出来了,前线的战士穿上了带着 “宝鸡棉” 温度的军衣,后方百姓有了能蔽体的棉布,黄土下的机器声,成了战乱里最让人安心的声儿。

夕阳把窑洞工厂染成暖金色时,实践团成员们坐在遗址的老槐树下,听老工人后代讲往事:“我爷爷说,那会儿加班织军布,车间灯亮到后半夜,没人喊累 —— 灯亮着,就觉得日本人打不垮咱们。”

2025_05_22_12_57_IMG_7848.JPG

“原来‘工业精神’不是口号。” 实践团队长王梓总结时,声音带着颤。摸过窑洞的夯土,才懂 “自力更生” 是没条件就造条件;看过 “马拉传动装置” 的复原模型,才知 “艰苦奋斗” 是难到极致也不认输。这些藏在黄土里的故事,和他们材料工程专业竟这么近:当年工人们改梳棉机是 “技术突围”,如今他们在实验室攻材料配方也是 “破局”;当年窑洞工厂要 “抗炸耐用”,如今他们研究的新型材料要 “耐磨抗压”,本质上都是 “为需要的地方造出硬家伙”。

2025_05_22_12_50_IMG_7842.JPG

离开长乐塬时,实践团成员们在遗址的留言墙上写下:“当年你们护着纱锭,如今我们守着实验室。” 他们知道,此行不只是读了段历史 —— 那些窑洞土壁上的凿痕,早成了刻在心里的提醒:工业的底气,从来不是等来的,是一代代人攥着劲干出来的。

“以后在实验室遇到卡壳,就想想长乐塬的工人。” 回程的车上,有人轻声说。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黄土的气息,像在应和 ——80 多年前的机器声停了,但 “不服输、敢较劲” 的劲儿,正跟着这群青年的脚步,往新时代的工厂、实验室里走呢。

2025_05_22_10_51_IMG_7773.JPG

责任编辑:晴空
相关文章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西安市养老机构开展调研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西安市养老机构开展调研活动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

长安大学学子伊犁行:以青春视角观民族团结 话绿电赋

长安大学学子伊犁行:以青春视角观民族团结 话绿电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我校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长安大学赴新疆伊犁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深入基层、走进企业、探访历史、感受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