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8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甫店村策展团队在完成假期对陕西省自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多地的调研学习后,在8月15日专程走进陕西省文化馆,推介其乡村振兴主题策展方案。这一交流为甫店村文化资源挖掘与农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标志着青年学子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迈出坚实一步。
甫店村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东北部,秦岭北麓环山公路北约2公里处,长安大道西侧。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是长安区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传统村落之一。相传唐代村东有苟家泉,泉水甘冽,村民设茶摊谋生。诗圣杜甫入终南山访友途经此地,饮茶后题诗于墙,村民慕其盛名,遂改村名“杜甫店”,后简化为“甫店村”。清嘉庆《长安县志》正式记载此名,见证千年文脉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甫店村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苏州博物馆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苏州博物馆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浙江省博物馆
为探索乡村文化活化新路径,该团队于假期系统调研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场馆,重点学习科普展陈的系统性与文化表达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团队形成了一套聚焦甫店村历史底蕴、农耕民俗和传统手工艺资源的策展方案,旨在通过展览宣传乡村风貌,带动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会展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陕西省文化馆合影
团队详细介绍了甫店村的文化禀赋与核心诉求,包括如何提炼具有辨识度的乡村符号、设计互动体验式展览等。相关负责人结合“非遗进乡村”“乡村文化IP孵化”等成功案例,提出了三大专业建议:一是深化资源挖掘,系统梳理村史故事、民俗活动及老物件背后的文化内涵;二是创新展陈形式,借鉴“静态展示+互动体验+数字赋能”模式,增设农事体验区、民俗展演台及乡村记忆数字展厅;三是强化文旅联动,开发“观展+农事体验+文创消费”特色线路,使展览成为乡村经济的“流量入口”。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陕西省文化馆在地域文化活化与群众参与式设计上的经验,更贴合乡村实际需求,“我们将把所学转化为可落地方案,让甫店村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为甫店村主题策展搭建了专业支撑,也为全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团队计划于年内启动展览,以创新展陈讲好乡村故事,激活内生动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我校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长安大学赴新疆伊犁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深入基层、走进企业、探访历史、感受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