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里生生不息。
(团队成员在红军西征纪念馆合影)
重温长征史诗,追寻红色印记
走进红军西征纪念馆,队员们跟随解说的步伐了解红军西征的全过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理想、浴血奋战的历程,诉说着红军长征途中在同心地区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军西征在同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聚的光辉革命事迹,了解红军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共同奋斗的历史片段,深切体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
(团队成员参观红军西征纪念馆)
探访革命旧址,体悟使命担当
作为红军西征胜利的产物,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最初实践,播下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踏入旧址,实践成员详细解读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在革命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以“民族团结”为纽带,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根基,以及党和国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伟大实践,激励着团队成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在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参观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
在同心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同心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破损军装、锈迹钢枪和泛黄家书等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马和福、张月英、木双成等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怀着崇敬之心向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表达深切缅怀。默哀结束后队员们组织为烈士扫墓,延续心中的敬意,深刻感悟先辈的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团队成员参观同心烈士陵园)
长征史诗中熔铸的信仰内核,革命旧址里沉淀的使命基因,英烈事迹中闪耀的精神光芒,共同构成了一座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精神丰碑。探寻红色足迹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回望历史,更在于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军民同心的故事、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化作滋养乡村的养分,既是点亮同心文旅的特色地标,激活乡村产业活力;更是凝聚乡亲的精神纽带,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动能。
7月15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首日于兴义市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双手触摸文化根脉,于行走的课堂里淬炼初心、凝聚共识。 烽火威舍忆峥嵘,青春步履淬初心 实践队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5日,长安大学理学院“党建赋能·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商南县青山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围绕“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帮扶 、产业调研”四大主题,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 |延河星火:档案溯心,宝塔铸魂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示精神,2025 年 7 月,西北大学“延河星火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7 月13日,长安大学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在龟兹博物馆与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触摸千年文明印记,全方位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