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我国跨黄河桥梁历史变迁与发展,强化理论学习与工程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结,2025年7月13日至14日,长安大学“虹桥传薪•金城问道”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甘肃兰州,聚焦当地跨黄河桥梁,围绕其施工技术历史变化,探寻我国桥梁建造发展历史,展开了一场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现场调研,力求从时光的脉络中探寻施工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实践队进行实地调研
1909年,兰州黄河铁桥横空出世,如钢铁巨龙横跨黄河,获誉“黄河第一桥”,并于末代改称中山桥。实践队首先来到中山桥学习调研,围绕钢桁架结构和铆接工艺进行考察。参观后实践队步入桥梁历史博物馆,聆听中山桥悠久的建造历史,感悟“第一桥”带来的跨时代意义。
队伍前往中山桥进行参观
实践队前往桥梁博物馆观摩学习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兰州的桥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践队前往西沙黄河大桥、七里河黄河大桥、城关黄河大桥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到该时期桥梁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结构,其结构设计简约高效,如坚实臂膀般稳稳撑起桥梁。
七里河黄河大桥
实践队前往西沙黄河大桥进行学习
千禧年前后,我国大跨径斜拉桥技术得到突破,并逐步走向世界先进水平。实践队一行前往银滩黄河大桥、小西湖黄河大桥进行实地参观,针对斜拉桥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的创新,结合国内外现实案例,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探究。
银滩黄河大桥
实践队深入研究小西湖黄河大桥
步入“大基建时代”,智慧机械、新型材料与环境美学的加入使得桥梁建造工艺实现了质的飞跃。实践队前往深安黄河大桥、元通黄河大桥及金雁黄河大桥进行踏勘,围绕新颖的桥梁结构与协调的桥梁景观展开深入的学习与讨论。
深安黄河大桥
实践队员围绕元通黄河大桥开展学习
实践队此行以黄河桥巧夺天工的建造工艺,解锁我国桥梁建设的百年传承与创新密码。从“黄河第一桥”的奠基,到梁式桥的充分运用,再到钢结构混凝土拱桥的力美交融,其蜕变是时代科技与人文进步的注脚。此次调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激励新时代建设者不断开拓创新,续写辉煌。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